原標題
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持續推進公廁、垃圾中轉站等環衛基礎設施升級改造
城市公廁更“方便” 垃圾處理更“綠色”
火車站廣場智慧公廁干凈明亮、大云寺公廁成為碧道驛站、惠州市生態環境園(一期)日均處理原生生活垃圾1800噸、新建和改造垃圾轉運站17座……近年來,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不斷推進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公廁、垃圾中轉站等市民身邊的環衛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增強市區垃圾處理承載能力。
通過狠抓管理,市區58座公廁、41座垃圾轉運站、151輛市生態環境園垃圾運輸車每天保持清潔衛生、安全運行,市區1912萬平方米道路每天保持干凈整潔。
大云寺公廁共提供18個廁位,并設置第三衛生間、母嬰室。 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攝
廁所污水經處理可灌溉周邊綠化
火車站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因為要服務于南來北往的眾多旅客,車站周邊的公廁成為檢驗城市軟環境的一面鏡子。日前,記者來到市區火車站廣場旁的智慧公廁,盡管人流量大,但廁所周邊沒有異味,地面上也沒有水浸。
走進公廁內,整座公廁干凈明亮、通風良好。公廁內部以暖色調為主,裝飾溫馨,男女廁位比例1:2,并設有第三衛生間和母嬰間。目前公廁總共36個廁位,其中女廁有24個廁位,男廁有12個廁位,基本上能解決市民旅客在火車站區域的如廁問題。
“之所以公廁無異味,很重要的原因是這里使用了真空導排公廁技術,并配備智能清潔、沖洗、除臭功能。”小金環衛所質檢員江志明介紹,在日常保潔服務方面,市場化保潔公司人員提供24小時保潔服務,并安排專門的網格員對保潔作業進行監管;疖囌緩V場旁的智慧公廁還安裝了中央空調,室內體感涼爽,還配備了人臉自動識別抽紙、廁位門紅綠燈占用指示等設備。干凈舒適的如廁環境,受到了附近市民及來往旅客的一致好評。
隨著市區東江公園環境的不斷優化,越來越多市民在節假日來公園休閑散步。為了滿足市民在東江公園附近大云寺周邊的如廁需求,今年,一處集“顏值”“智慧”“便利”于一體的公廁正式向市民開放。新建的公廁位于大云寺旁,在設計建設環節中將自然、園林設計理念貫穿其中,建筑外立面整體為嶺南白墻灰頂,公廁設施與公園內綠化造景相互呼應、和諧美觀。
走進公廁,抬頭便是一塊智慧大屏,滾動播放著垃圾分類等宣傳視頻。公廁洗手區域設計簡約時尚,搭配智能鏡子,市民還能通過“人臉識別”免費領取紙巾。公廁共提供18個廁位,并設置第三衛生間、母嬰室。
在公廁外,古榕樹下,打造了近700平方米的花崗巖庭院,共有62個座位供游人休憩,為東江二路濱江風景帶增添一處順民意、暖民心的惠民休閑碧道驛站!肮珟ㄔO有一體化污水處理系統,經過處理的廁所污水能達標,可用于周邊綠化自動噴灌!痹摴珟芾砣藛T李輝介紹。
我市生活垃圾處理實現跨越式變革
在風景秀麗的惠城區墩子林場,幾座現代化大樓拔地而起,這就是惠州市生態環境園(一期)項目。如今,惠州市生態環境園(一期)已建成投產三年多,日均處理原生生活垃圾1800噸左右,實現我市生活垃圾處理從“填埋”到“綠色焚燒”的跨越式變革。
惠州市生態環境園(一期)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及配套的無害化填埋場運行安全、穩定。其中,飛灰填埋場能滿足固化飛灰30年填埋需要,填埋場運行安全、穩定、環保;滲濾液處理廠規模為500t/d,一般生產廢水、生活污水處理規模為250t/d,園區內產生的所有污水能做到日產日清,處理后的清液達標并進入焚燒廠冷卻塔循環使用;爐渣處理廠處理生態環境園內焚燒爐渣,年處理量13萬噸(干基),處理能力完全滿足焚燒廠的運行需求。
“一期建成運營后的各項指標及社會效果符合建設方案中提出的‘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焚燒項目的總體建設目標!笔惺腥莪h境衛生事務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一期的建成,有效解決惠城區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大力推動了惠州市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進程。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