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龍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產業
瓜果飄香“豐”景好 農旅融合促增收
麻榨楊桃熟了、龍江奇異果可以摘了、龍城街道的蜜柚與藍田的百香果都豐收了……隨著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到來,龍門廣袤的田野上、各個鄉村果園里,瓜果飄香,碩果累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村民們忙著采摘,豐收的喜悅溢于言表。
近年來,龍門縣立足本地資源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加速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讓村民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有了更多美好的期盼。
龍江鎮禾洞村的紅心奇異果種植園。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 攝
麻榨粉葛楊桃深加工延長產業鏈
麻榨鎮生態環境優良、物產富饒,北回歸線穿鎮而過,孕育出粉葛、楊桃、冬鵝、番石榴、嘉寶果等“麻榨十寶”特色農產品。其中,麻榨粉葛爽脆、化渣、清甜、無公害,有極高的食用、藥用價值,當前麻榨粉葛種植面積1000畝,粉葛年產量約1200噸。
麻榨鎮坑口村種植粉葛300畝,按照平日的行情,一公斤粉葛收購價約10元。龍門縣林如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并不滿足僅靠購銷新鮮粉葛,而是往深加工方向延伸產業鏈,先后推出葛根粉、粉葛面等產品。
“我們委托廣州的廠家生產粉葛面,純手工制作,采用一級面粉和純正麻榨粉葛粉制作而成,久煮不爛、爽滑可口,可以說賦予了粉葛第二次生命。”該合作社負責人介紹,麻榨粉葛經深加工后制成的粉葛面,比原來價格高出了三四倍,截至目前累計銷售5萬箱、超10萬斤,推動麻榨粉葛產品多樣化發展。
麻榨楊桃也是當地久負盛名的農產品,楊桃種植面積10500畝,年產量達7600萬斤。時下正是楊桃成熟上市的季節。近日,記者在坑口村的龍門縣楊桃妹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看到,個頭飽滿的楊桃掛滿了枝頭,該合作社理事長張映萍與工人一起忙著套袋、采摘、打包,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我們種植了30余畝楊桃。今年產量比往年高,當前這批果預計有10多萬斤。”據張映萍介紹,該合作社今年銷售價格較好,市場價每斤約6元。
合作社目前形成了“合作社+基地+農民”的發展模式,近年來還對楊桃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近期,該合作社還委托有關企業研發生產出兩款楊桃涼果——原味楊桃干、老姜汁楊桃干。
永漢鎮黃河村種植的無花果。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 攝
藍田打造全省優品百香果全產業鏈示范基地
一片片綠油油的百香果藤蔓爬滿棚架,飽滿圓潤的百香果掛滿枝頭,散發出陣陣果香……連日來,在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上東村百香果種植基地,工人們每天都要把新鮮采摘下來的百香果進行清洗、分揀、打包。
“我們在上東村的種植基地有近300畝,主要種植‘欽蜜9號’和‘臺農一號’百香果。今年7月至12月是百香果的采摘期,預計畝產近2000斤。”龍門縣瑤佳豐農業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龐樹碧介紹,該公司自2021年開始在上東村種植百香果,經過科研攻關,種植的“欽蜜9號”因口感好、甜度高深受消費者歡迎,通過“線上+線下”遠銷全國各地。
百香果種植基地每天都有十幾名工人除草施肥、搬運化肥、采摘果實。“每年能為村里提供50多個崗位,忙時達到100多個崗位。”上東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軍文介紹,上東村百香果種植基地采用“企業+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不僅盤活了閑置土地資源,有效帶動村集體增收,還讓周邊群眾通過土地流轉收租金、務工掙薪金,真正實現“家門口”就業。
下一步,藍田瑤族鄉將進一步發展百香果特色產業種植,全力打造全省優品百香果全產業鏈示范基地,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
龍江禾洞村奇異果結果多甜度高
金果飄香,眼下正是奇異果成熟上市的季節。連日來,在龍門縣龍江鎮禾洞村的紅心奇異果種植園,一個個圓潤飽滿的果實用紅色紙袋包裹著掛滿了枝頭。
果農陳少添與兒子一早就來到果園忙著采摘,享受豐收的喜悅。“我們這個奇異果種植基地有20畝,預計今年總產量4000斤左右,每斤可以賣七八元。”陳少添告訴記者,往年他種植的奇異果通常中秋節前后才開始銷售,今年多了一個閏月,成熟期也比往年提前了一個月。
陳少添種植的紅心奇異果是從河源連平引進的品種,名叫“紅陽”,汁多爽口,營養價值豐富,深受消費者青睞。今年是他種植紅心奇異果的第8個年頭,為了保證果實質量,他采用綠色有機種植方式,今年的奇異果結果多、甜度高,銷售前景好。目前,陳少添通過“線上+線下”的模式進行銷售,奇異果也成為了“致富果”。
近年來,禾洞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培育富民產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努力把生態優勢轉為經濟發展優勢,不斷挖掘資源稟賦,做強做好產業文章,引導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激發自身“造血”功能,產業經濟效益顯著提升,農民收入逐年增加。
麻榨楊桃是當地久負盛名的農產品。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 攝
永漢黃河村無花果種植基地帶動村民就業
在永漢鎮黃河村,有一片10多畝的無花果種植基地,放眼望去,一顆顆紫青相間的無花果掛滿枝頭,空氣中彌漫著果實的清香。
“雖然叫‘無花果’,但它其實有花,只不過藏在它的‘肚子’里,打開來就能看到了。”山卡拉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蘇向文告訴記者,無花果鮮果除了鮮食藥用外,還可以加工制成果干、果脯、果酒、果茶等,用途廣泛。此外,無花果全株均可藥用,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醫療價值。
蘇向文介紹,合作社于2016年成立,位于廣河高速公路永漢出入口附近,因地理位置優越,常年吸引大批游客前來采摘嘗鮮。“今年無花果畝產100斤左右,售價每斤28元,除了提供給游客自摘外,還在自家農莊制作成菜品銷售。”蘇向文說,無花果保質期短,鮮果一般只能存放兩三天。為了延長無花果的儲存時間,降低鮮果腐壞率,合作社添置了小型烘干機,當無花果大量成熟時,便將部分無花果加工成果干,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
據了解,近年來,黃河村推進“旅游+農業”融合發展,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鄉村振興為抓手,因地制宜,利用農村閑置土地,依托區域優勢發展鄉村觀光旅游、農業產業等,帶動周邊村民就近就業,引導農業產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當前,黃河村正積極推進現代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構建集觀賞、采摘、休閑于一體的農旅綜合體,讓無花果種植基地帶動村民就業。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