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美好始長。
6月21~25日,有自行車行業新潮流風向標之稱的2023年第31屆歐洲自行車展在德國法蘭克福展覽中心舉行,眾多新產品、新材料、新技術登場揭開神秘面紗。惠州企業億緯鋰能和薩瓦自行車也在此次展會上精彩亮相。
這是今年惠州企業連續在全球各類專業展會亮相的一個縮影。進入2023年后,全球各類專業展會如潮水般涌來,香港玩具展、廣交會、上海車展、深圳文博會、新加坡通訊展、歐洲自行車展等接連登場,吸引惠州企業一站接一站參展,一些企業家和高管成為“空中飛人”。其中,僅億緯鋰能今年就已參加各類展覽會(含博覽會)約20場,足跡遍布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東京、奧蘭多、伯明翰、斯圖加特、法蘭克福等海內外城市。
這些企業樂此不疲地全球“赴會”,到底圖啥?
2023年香港玩具展上,惠州市商務局局長黃松茂(中)與企業、客商代表交流。
(一)
惠州企業爭相全球“赴會”,為的是搶抓機遇。
今年以來,國內外會展經濟如此火爆,有一個重要前提: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已基本結束,國內防控措施已優化調整。
過去3年,出于疫情防控需要,線下展會寥寥。不過,企業并沒有因此停下發展的步伐,一些行業新技術、新理念蓄勢待發,一大批企業努力在全球尋找合作伙伴。苦于缺少線下面對面溝通交流的機會,不少企業間的合作沒有疫情前那般順暢、高效。
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大大小小的企業鉚足勁,想方設法搶抓全新機遇。全球各地的知名展會,歷來是大量優質客商、伙伴、供應商、投資者云集的盛會,自然會吸引眾多企業積極參展。可以說,企業在今年通過國內、國外的線下展會搶抓機遇,是一種剛需。
還要看到,在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當下,企業需要更好地打通內外經濟循環之間的堵點,進一步擴大出口,穩固海外市場份額,更直接、深入、迅速分享外循環帶來的發展機遇。
事實上,在搶抓機遇方面,惠州邁出的步子還是很快的。今年1月8日,香港與內地恢復首階段免檢疫通關,次日惠州就組團赴港參加2023香港玩具展。參展期間,12家企業共促成訂單總額達7.2億元,成功打響惠企新年“出海”搶單第一炮。
2023年4月18日至27日,在2023上海國際車展上媒體記者和客商體驗德賽西威Smart Solution 2.0智慧出行解決方案。
(二)
惠州企業爭相全球“赴會”,為的是開拓市場。
時間回到2022年初,筆者在采訪中曾聽到不少企業反映,經過2年疫情,由于在溝通交流、技術創新、緊跟潮流等方面相對滯后,以及部分客戶轉型,公司客戶出現流失,訂單規模也有所縮減,給企業發展在信心、創新等方面都帶來不少考驗。
事實上,這些問題在疫情期間并不少見,而且遍布全球,我們無法回避。
進入2023年,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把失去的找回來”,成為企業界的一句流行語。通過各類專業展會來開拓市場,增加客源,成為眾多企業的首選。
今年4月15日,萬眾期待的第133屆廣交會開幕:這是3年來首次全面恢復線下展的一屆,也是展覽面積和參展企業數量創下歷史新高的一屆。
開幕當天,一名惠州企業家接受采訪時連稱“終于熬過來了,能重新回到全面線下展不容易”。他告訴記者,公司產品有兩個特性,一是技術、理念迭代速度快,二是重在線下的應用展示和現場體驗。廣交會全面重啟線下展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因為公司80%以上市場份額在海外,通過這個參展企業、觀展人數及影響力都首屈一指的“中國第一展”,將能結識更多全球優質客商。
另一名惠州企業負責人也說,中國是情義之邦,這在生意場上同樣適用。與客戶進行面對面的線下交流、溝通,可以更好地展示你的誠信、大方和濃濃情誼,建立起良好的私人感情和商業互信,效果無疑更佳。
“企業有所呼,部門有所應”。為助力穩外貿,幫助企業參加全球展會,早在去年第四季度,惠州商務部門就聯合省有關部門為企業出海提供團隊包機,實行更便民、科學的疫情防控舉措,幫助企業在出海、過河去開拓市場時探明暗礁,清除障礙;今年以來,又通過連續舉辦多場政策宣講會、形勢分析會,申請提供參展補助等來暢通政企溝通渠道,減輕企業負擔,使企業更快建立起開拓市場的信心。
(三)
惠州企業爭相全球“赴會”,為的是緊跟發展潮流。
不少參加了2023年春季兩大香港電子展、第133屆廣交會、2023上海車展等展會的惠州企業接受采訪時稱,參展之旅不僅是“搶單”之旅,更是觀念革新之旅,“有一種洗滌心靈之感”。因為在交流產業發展方向時,他們發現,自己的觀念已經跟不上別人的節奏,有些甚至還停留在兩三年前。
這話一點都不夸張。
受困于3年疫情的不便,不少制造業企業的確錯過了太多面對面技術理念碰撞和經驗交流的機會,這種碰撞是線上交流無法替代的。如今的時代,技術在不斷進步、人們的應用消費習慣在不斷改變,這種變化可以說是日新月異。進入2023年,我們迫切需要多走出去看看,多和海外客商、技術服務商等進行交流碰撞,共同探討,一起進步。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眾多優質的惠州企業不僅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中國需要世界,世界同樣需要中國。
無論市場還是產業緯度,惠州作為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領域的全球重鎮,TCL科技、億緯鋰能、德賽西威、勝宏科技、九聯科技等惠州企業的產品、技術和市場份額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在各自的細分領域,“惠州制造”的產品、技術在應用供應領域和全球產業鏈中不可或缺。比如TCL科技,就有多款半導體顯示產品出貨量及市場份額位列全球前三甚至第一,億緯鋰能也有多款電池產品在一些細分領域居于行業領先地位。
就這個意義而言,惠州企業積極參會搶抓機遇,獲取最新行業資訊及技術發展潮流的需求,和全球市場、產業體系對惠州企業的需求和依賴,其實是一種雙向奔赴。
惠州日報記者劉煒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