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真金白銀”扶持、走“專精特新”之路、優化營商環境
我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半壁江山
車間里,一條條產線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趕最新的產品訂單;“3+7”產業園區內,一個個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夏日的惠州大地,廣大民營企業活力涌動、干勁十足。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長期以來,惠州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在政策上給予“真金白銀”扶持,在企業培育上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推動企業進檔升級,在環境塑造上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成為民營企業家眼中創新創業的熱土。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一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336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36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67家,為全市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真金白銀”扶持
惠州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今年上半年,我市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數據屢創新高:華陽多媒體HUD的出貨量累計突破100萬套,成為國內首家出貨量突破百萬套的HUD供應商;茂佳科技今年上半年出貨超800萬臺,一舉成為今年上半年全球TV代工No.1……
華陽HUD產品演示。
企業的發展,尤其是民營企業做大,離不開大環境的“陽光雨露”,離不開惠企政策的給力支持。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弘揚企業家精神,開展“企業家日”活動,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真情實意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持續開展服務企業“直通車”活動,真正做到“有呼必應、無事不擾”。
惠州對民營經濟的支持一以貫之。從之前的“實體經濟十條”、惠州“民營經濟十條”,到疫情期間出臺“暖企十條”一系列務實舉措,做好“六穩”“六保”,與廣大民營企業共渡難關,到今年上半年出臺的《惠州市工業經濟穩增長若干措施》等。變的是具體政策的供給,不變的是惠州對民營企業一系列“真金白銀”、干貨滿滿的精準扶持。
例如,根據《惠州市工業經濟穩增長若干措施》,對今年當年新投產當年上規納統的工業企業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今年引進工業項目入駐且入駐項目當年投產當年上規納統的,每上規納統一家企業,給予工業平臺企業10萬元一次性獎勵,最高獎勵不超過200萬元。
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解決企業困難直通車、一企一策……惠企政策的直達快享,讓民營企業的獲得感不斷提升,民營企業的發展活力迅速激發。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惠州市強茂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宏恩說:“更有信心了,我們將用好扶持政策,擴大產能、擴大市場,繼續在惠州加大投入。”
就在上個月舉行的惠州市中小微企業日主題活動上,市工信局積極采取措施與6家銀行簽訂政銀戰略合作協議,5年內將為企業提供1.27萬億元融資支持,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共為8044家企業提供貸款3018億元,積極緩解企業“融資難”。
走“專精特新”之路
一批“小巨人”企業脫穎而出
廣東金力變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本土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之一,走進位于金力變速惠東產業轉移工業園的車間內,一條條生產線馬力全開,工人們正在組裝一個個零部件。此前,該公司生產的12系列金屬微小模數減速電機獲評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科技含量滿滿。“金力變速快速發展離不開惠州的關心和愛護,我們越來越感受到惠州對企業的重視。”金力變速董事長呂志峰感慨。
仁信新材上市儀式現場。
近年來,惠州持續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建立健全以“鏈主”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為代表的優質企業梯次培育發展體系,一大批競爭力強、高成長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脫穎而出,推動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微企業鋪天蓋地”的良好局面。
——惠州民營企業的實力越來越強。就在本月,隨著惠州民營企業仁信新材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惠州A股上市公司已達18家,而其中民營企業占了絕大多數。作為惠州大亞灣石化園區內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經過10余年沉淀,仁信新材已經成為國內聚苯乙烯行業的代表性企業之一。
——惠州民營企業在先進制造業上挑起大梁。惠州“2+1”現代產業中,民營企業持續研發創新,勇攀科技高峰,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涌現出億緯鋰能、利元亨、光弘科技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競爭力強的民營龍頭企業。
——惠州民營企業的品牌越來越響。從消費者耳熟能詳的TCL、九聯科技、德賽西威等科技品牌,到芝華仕沙發、澳寶化妝品、愛華仕箱包等傳統產業品牌,惠州還有一大批“隱身”在整個供應鏈上的“單項冠軍”“小巨人”。
優化營商環境
惠州成民企創新創業熱土
24歲那年,他放棄“鐵飯碗”南下惠州闖蕩,兩個月就帶著團隊拉回來200萬元的業務;31歲,他選擇創業,創立的企業勝宏科技從投產到上市只用了7年時間,業績連續多年保持穩定高速增長……勝宏科技董事長陳濤用他的創業歷程,生動地說明了惠州對民營企業家創新創業的友好程度。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依托優越的區位條件,良好的營商環境,惠州無疑是企業家眼中創新創業的熱土。近年來,惠州工業經濟發展迅速,躋身廣東第五個“萬億工業大市”,“3+7”產業園區提檔升級,“2+1”現代產業集群建設跑出加速度,不少企業家“用腳投票”,選擇在惠州投資興業,在惠州闖出一片新天地。
拿地即動工、項目動竣工專班、容缺辦理……惠州優化營商環境的步伐從未止步。惠州持續推進營商環境領域改革,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健全對各類所有制經濟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穩定的預期。
不僅如此,惠州積極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完善民營經濟人士教育培訓體系,提振企業家信心。今年,惠州啟動民營企業家培訓工程,采取進名校、入黨校、市內專題培訓學習等方式,全面提升民營企業家整體素質,助力我市民營企業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2010年以來,惠州共舉辦30余個培訓班,組織民營企業家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及德國、新加坡等地學習,培訓企業家1500余人次。
好風憑借力,奮進正當時。立足新發展階段,惠州民營經濟必將乘勢而上、奮楫揚帆,為惠州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作出民營經濟更大的貢獻。
惠州日報記者謝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