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是一座橋,一頭連著黨委政府,一頭連著萬千群眾。市人大代表劉圣東是惠州三華工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他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的優勢,每年都會提交一系列與民生問題息息相關的建議,為群眾積極發聲。
劉圣東。
結合工作經歷認真履職盡責
自當選市十三屆人大代表以來,劉圣東時刻牢記代表的職責使命,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認真履職盡責,積極建言獻策,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為。
在履職期間,劉圣東參加市、區人大代表聯合監督農貿市場綜合管理惠環轄區視察活動,了解查看硬件設施設備和農產品質量,對農貿市場的管理模式、環境衛生和規范運營等情況進行深入了解,推動農貿市場綜合治理落到實處。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2023年7月,劉圣東作為人大代表走進惠州僑文化展覽館、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仲愷示范點觀洞森林公園,了解“綠美廣東”仲愷行動推進情況。圍繞綠美惠州、綠美仲愷生態建設,他建議開發植樹微信小程序,拓寬植樹推廣路徑;以樹木為原型創作卡通形象,制作樹木科普相關的動畫視頻。
“只有不斷提升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綜合效益,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惠州生態建設樣本,才會有更多的人留在園區內發展和創業。”劉圣東告訴記者,他扎根仲愷高新區工作20多年,見證了高新區日新月異的變化,只有不斷提升城市的實力和品質,大家才能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獻策優化教育布局,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
作為市人大代表,劉圣東十分關注社會熱點。此前,劉圣東提交了《關于增加仲愷交警警力的建議》,很快得到相關部門的回復和落實。如今,仲愷一線警力得到加強,道路通行效率不斷提高,轄區交通更為安全暢通。
劉圣東說,在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他將著眼于教育方面,提出關于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和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建議。
近年來,隨著國家和各級政府重視義務教育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也有了明顯改善。“然而,在人民生活和文化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對教育質量的需求也在增加。”劉圣東表示,現在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城鎮地區生源暴增,而農村生源日益減少,造成了教育發展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問題凸顯。
針對這類情況,劉圣東建議,一方面要優化教育布局,通過名校聯合辦學提高教育水平,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形成城鄉結構完善、規模適度、功能齊全的優質高效校網布局;另一方面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大教育信息技術的硬件、軟件投入,發揮優質教育資源最大的社會效益,實現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此外,要加強師資培養,提高其福利待遇,健全學習交流制度,各學校各地區形成講師團,實現理念共融、資源共用、成果共享。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