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不少新的政策舉措,老百姓能收到哪些“民生禮包”?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5日舉行的吹風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介紹,今年《報告》中聚焦群眾關切的問題,提出了不少民生方面的政策舉措。
黃守宏表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報告》中有很多方面都有體現和要求。
在教育方面,《報告》中提出要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生3000多萬人,不少是留守兒童。這些年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條件雖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黃守宏表示,為了讓這些孩子讀好書、上好學,今年針對這個薄弱環節,《報告》提出了要求。
在醫療衛生方面,《報告》中提出今年繼續增加基本醫療財政補助,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670元。黃守宏介紹,《報告》還針對群眾反映突出的看病難、報銷難等問題,強調落實和完善異地就醫結算,強調以患者為中心改善醫療服務,推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在社會保障方面,《報告》提出今年要在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同時,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準提高20元。黃守宏指出,現在全國有1.7億多老年人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今年將最低標準提高20元,增長了19.4%,是近年來上調幅度較大的一次。
“關于今年改善民生的部署安排,相信經過上下共同努力一定能夠落實到位。”黃守宏表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政府主要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線的職責,在此基礎上盡最大努力提高保障水平。
南方網、粵學習記者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