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區政數局局長沈貴波談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217項業務年內實現深圳全域通辦
今年內,惠陽將進一步打破地域限制,目前與深圳市龍崗區、龍華區、坪山區等7個區(新區)達成政務服務通辦合作,年內將覆蓋至鹽田區、南山區、光明區,217項業務實現深圳全域“跨城通辦”,群眾異地辦事無憂。這是記者日前從惠陽區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權威訪談活動走進惠陽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以下簡稱“區政數局”)中了解到的。
區政數局局長沈貴波表示,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不斷優化政務服務,提高數據管理水平,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優質的服務,助力惠陽破局求變,開啟新局,打造“智造高地 活力惠陽”,為惠州成為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貢獻力量。
便民化
就高頻涉企服務事項制定流程圖
今年5月,在深圳市龍崗區坪地街道工作的曾女士,體驗了一回“跨市辦電”的便利性,不用回到惠陽區的住所,在龍崗就提交了辦理小區車庫安裝充電樁電表的業務,成為首個享受惠陽與龍崗“跨市辦電”政策紅利的人。
區政務服務中心A棟三樓政務服務大廳完成升級改造。
惠陽是全市唯一同時毗鄰深莞的縣區,三地之間聯系日益緊密,但因行政區劃及管轄問題,一些業務無法實現跨市辦理,對于兩地通勤的群眾辦理業務較為麻煩不便。在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都市圈發展、惠州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大背景、大機遇下,服務事項持續充實,與深圳龍崗、龍華、坪山、福田、寶安、大鵬新區、羅湖等7區(新區)達成合作,并覆蓋河源、肇慶、佛山等地,實現217項業務“跨城通辦”。
沈貴波說,“跨城通辦”服務將在今年底覆蓋至鹽田區、南山區、光明區,217項業務在深圳全域實現異地辦理,兩地通勤群眾辦事將更為便捷。
今年8月,惠陽區政務服務中心A棟3樓政務服務大廳完成升級改造,建設陽光審批服務室,組建50余人幫辦代辦團隊,服務窗口由19個增加至27個,等候區域擴展至410平方米,等候座位增加至100多個,辦事流暢度、等候舒適度、空間明亮度均有較大幅度提升。
惠陽還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印發了《惠陽區鎮街政務服務事項清單》,涉及8個部門共86項事項,厘清鎮(街)事項職權,目前正在持續走訪各鎮(街)便民服務中心,督導事項進駐落實,強化鎮(街)便民服務理念。
依托“灣區通辦”“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惠陽全面覆蓋區、鎮、村、園區四類政務服務場所,群眾可就近在窗口或自助機辦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登記、生育登記等事項,不出鎮村即可辦理業務,基本實現“15分鐘政務服務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促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沈貴波說,接下來將聚焦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和水平,全面梳理高頻涉企政務服務事項,以簡單通俗易懂的形式,制定詳細的業務流程圖。在現有311項免證辦(其中法人空間用證189項、個人空間用證122項)和29項智惠批基礎上,推動更多不見面、零跑動、智慧辦。
高效化
18個月內完成項目從摘地到竣工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管理機制和常態化推進機制。
惠陽全面梳理了“高效辦成一件事”事項清單,共涉及13項“一件事”及86項具體事項,目前已完成包括企業信息變更、水電氣網聯合報裝、企業注銷登記、新生兒出生、教育入學、道路運輸等“一件事”事項的落實工作。
同時,惠陽持續推動線下“一門通辦”,實現社保、醫保、稅務26項業務“一窗通辦”;營業執照、銀行開戶、社保增員、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企業開辦一窗通辦”,營業執照、印章、稅務發票“一窗通取”;打造投資惠陽窗口,提供一站式投資咨詢全流程服務。
沈貴波表示,惠陽聚焦主動服務企業,圍繞企業發展全鏈條,全力推動涉企政務審批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實現產業投資項目快審、快批、快建。
目前,惠陽重點推進“惠陽商館”一站式企業服務平臺建設,通過打造“招商超市”“惠商管家”“助商幫手”等主要板塊的一站式企業服務平臺,支持從項目引進、建設到投產的全流程管理與服務,著力破解招商項目落地投產過程中的堵點難點問題,不斷優化標準化、集約化、公開化、便捷化的營商環境。
其中“惠商管家”提供從項目落戶到竣工投產的全生命周期服務,力爭實現從摘地到竣工驗收原則上不超過18個月的總體建設目標。沈貴波說,探索推動“惠商管家”平臺建設,推動項目服務從摘地到竣工投產全程系統化管理,由系統自動派單,為項目提供一對一、全流程、定制化的“管家+跑腿”式服務。
此外,惠陽積極推動事項容缺受理、承諾辦理,年內印發《惠陽區政務服務容缺事項清單》,實現藥品經營許可、公共場所衛生許可、營業前消防檢查等9項告知承諾服務。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特約通訊員陳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