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尤物_国产精品原创AV在线播放_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_亚洲成色精品一区无码自拍

每畝增收約200元!龍門龍江良塘村種出新“硒”望

原標題:

耕耘在“硒”望的田野上

龍門縣良塘眾禾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富硒水稻助力鄉村振興

  近日,在龍門縣龍江鎮良塘村的良塘眾禾農業專業合作社田頭,稻田一片金燦燦,水稻長勢良好。合作社的工人們分批組織收割機和運糧車,頂著烈日收割稻谷。收割機在金黃的稻浪中來回穿梭,割稻、粉碎稻稈、稻谷裝車等工序一氣呵成,隨后迅速運往良塘眾禾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加工廠烘干。

  與普通水稻不同,這里種植的是富硒水稻,利潤更高,給村集體和農民帶來更高收入。

  富硒水稻富了村集體和村民

  “目前種植的富硒水稻約500畝,相比以往種植的普通水稻,合作社每畝能增收約450元,村民每畝增收約200元,合作社一年兩造富硒水稻能增收約45萬元,全體村民年總收入增加約20萬元。”良塘眾禾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鐘志均告訴記者,如果算上復耕的200多畝撂荒地,增加的收入遠不止這個數。

龍門縣龍江鎮良塘村、石前村等地成片水稻長勢良好。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良塘眾禾農業專業合作社把富硒水稻種植技術帶到村里,改良了耕地土壤,讓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增加約3萬元,還讓全體村民每年總收入增加約20萬元,值得肯定。”良塘村黨總支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余樹強告訴記者,合作社還修繕了1000多米的農田水利設施,大大方便了村民種植農作物。

  富硒水稻產業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還解決了數十名村民的就業問題,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良塘村村民張志敏對此深有感觸:“合作社的產業發展起來后,我在家門口就能工作,既賺取了收入又不耽誤照顧家人,真好。”合作社與惠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合作,既教村民種植技術,又提供種子,還對土壤進行改良,使村民的收入明顯增加。“我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種植富硒水稻并在合作社就業,每年能增加收入1萬多元。”張志敏說。

  記者了解到,良塘眾禾農業專業合作社請當地村民播種、除草、維護、收割農作物,忙時能同時聘請36位村民,按照長工和短工支付不同工資,長工每月工資3000元,短工每天工資130元,每日工作6.5~7小時。

  駐鎮幫扶工作隊牽線引進富硒水稻種植技術

  鐘志均是良塘村村民,對土地有很深的感情。近年來,隨著村里青壯年勞動力的減少,村里的撂荒地越來越多,鐘志均心里很不是滋味。2015年,在村委會的扶持下,鐘志均成立了良塘眾禾農業專業合作社,復耕撂荒地,還帶動農民提高種植技術。2022年3月,惠州市鄉村振興駐龍江鎮幫扶工作隊牽線,在惠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的技術支持下,良塘眾禾農業專業合作社開始種植富硒水稻,村集體收入和農民收入增加明顯。

收割機在收割富硒水稻。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良塘村的水源優質,土地肥沃,農作物產量高。據介紹,良塘眾禾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富硒水稻畝產約600斤,一年兩造,年產約60萬斤。

富硒水稻即將裝車進行烘干。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良塘眾禾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富硒水稻以惠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為生產技術支撐單位,根據惠州龍門優質絲苗米的特點,對標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三品一標”建設,通過對不同硒源在水稻上的富硒技術試驗,研發出包括水稻機械育秧插秧、統防統治田間管理、機械收儲、加工管理等一套較完善的富硒稻米集成技術。

  在自然資源優勢和技術加持下,良塘眾禾農業專業合作社種出的富硒水稻深受消費者喜愛。過來收購水稻的除了本地企業,也不乏廣州、深圳、東莞及省外企業。

  惠州日報記者周智聰 實習生劉炳南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陶县| 文成县| 茂名市| 桐庐县| 翼城县| 宁远县| 瑞金市| 武鸣县| 尤溪县| 剑川县| 鄂托克前旗| 东丰县| 青川县| 庆云县| 南安市| 化州市| 同江市| 扎鲁特旗| 泽普县| 扎鲁特旗| 交城县| 穆棱市| 尚志市| 陇西县| 翁牛特旗| 航空| 蒙自县| 汝城县| 华安县| 云龙县| 乡城县| 周口市| 海安县| 乌恰县| 上栗县| 华池县| 秭归县| 陵水| 古田县| 衡山县|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