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4年工作要點》印發
52項措施推動惠州深度融深融灣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通訊員吳志堅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實施5周年。近日,《惠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4年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正式印發。《工作要點》從基礎設施、制度規則、產業科技、平臺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優質生活圈、工作機制等七大方面進行全面部署,明確52項措施,縱深推進惠州積極主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圳都市圈建設,深入實施深度融深融灣行動,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軌道上的大灣區”推動生活圈融合
今年清明節假期,祖籍惠陽平潭的香港市民張先生回來祭祖,順便帶小孩來游玩,“坐高鐵1個小時左右就到了,非常方便。”隨著廈深鐵路、莞惠城際、贛深高鐵、廣汕高鐵陸續通車運營,“半小時生活圈”“一小時經濟圈”已讓深莞惠居民受惠良多,城市群生活圈逐漸融合成為大家的共識。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五年來,惠州不斷加強與大灣區城市的交流合作,建立常態化溝通對接機制,全力推動對口產業協作、交通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享等取得扎實成效。
在大灣區,惠州如何進一步強化東部樞紐門戶地位?《工作要點》描繪了今年的詳細路線圖,聚焦基礎設施“硬聯通”、制度規則“軟銜接”、產業科技“大聯動”、平臺建設“促合作”、服務融入“雙循環”、優質生活圈“深融合”、優化機制“強保障”等七大方面,提出了52項措施,并明確了相應的責任單位進行落實。
構建“1小時生活圈”,快速的交通是生活圈融合的前提條件,“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目標應運而生。隨著“豐”字交通主框架、“3線9站”高鐵站線布局的拉開,惠州進一步暢通了與廣州、東莞、深圳、香港等城市的交通脈絡。
惠州北站。
今年,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仍是我市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重點。
《工作要點》提出,將建成莞惠城際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加快推動莞惠城際地鐵化運營,抓緊深汕鐵路惠州段、惠陽站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配合深圳市加快推進深惠城際坪地至瀝林北段可研批復等前期工作。路網方面,完成深汕西高速惠州段擴建,加快惠霞高速、惠肇高速、惠州稔平環島高速、惠河高速改擴建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惠坪高速、惠州機場高速前期工作。
生活圈的融合,不僅要縮短通勤時間,還體現在規劃制度更加通暢銜接上。此前,我市出臺《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發展若干措施》,提出38條具體措施,全方位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工作生活。越來越多的港澳人士來到惠州投資發展。
今年,《工作要點》再次提出要圍繞全方位便利港澳人士和企業在惠創業就業、投資興業、學習生活等方面,優化提升港澳居民在惠州發展便利度。
同時,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統一大市場公平競爭先行區建設,推進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與行政審批事項銜接,深化商事登記、稅務、社保等高頻業務的“跨境通辦”服務,加快推進粵港澳跨境泛公共服務一體化,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紫惠高速。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 攝
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產業科技互促雙強
前段時間,惠州學院能源與物理學院正式成立。該學院由惠州市政府、惠州學院、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四方共建,將圍繞惠州及大灣區能源(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新能源電池)產業,培養專業人才。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目標之一就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的協同發展必不可少。
五年來,隨著中國科學院兩大科學裝置、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埃克森美孚研發中心、綠色能源與新材料研究院等研發機構落戶建設,惠州新型儲能、人工智能、先進材料、核技術等領域實現了較快發展。
今年,惠州將進一步加快推進兩大科學裝置項目建設,推動東江實驗室設立新能源和新型儲能研究中心,加快建設國際前列的核科學技術中心。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科研機構牽頭組建產業技術聯盟。
光弘科技第三智能產業園。
科研機構的不斷壯大、增多,也為接下來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形成未來產業創造了有利條件。《工作要點》提出,今年,惠州將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鏈融合發展,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積極布局基因技術、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海洋牧場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進產業科技互促雙強。
推動大灣區建設,產業聯動是支撐。過去五年,惠州不斷推動與大灣區城市產業咬合互嵌發展,產業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聚焦打造“3+7”工業園區,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設成型。
《工作要點》提出,今年惠州要持續聯動廣深佛莞打造世界水平數字產業集群,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加快新型儲能產業發展,謀劃建設新型儲能特色產業園區。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潤澤項目建設,支持引導TCL、德賽等企業創建全連接工廠、數字領航企業、智能制造示范企業;推動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一期等建成投產,加快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等石化項目建設;推動億緯動力儲能電池PACK、德賽儲能鋰電池等項目盡快落地,動工建設新明海用戶側儲能設備、科翔鈉離子儲能電池等項目……圍繞“2+1”現代化產業體系及新型儲能產業,一批項目列入《工作要點》之中加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