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媒體智庫建設專題培訓暨百家地市黨媒看惠州活動啟動,專家圍繞智庫建設、融合轉型專題授課
構建媒體智庫 推進融合轉型
地市報如何建智庫?傳統媒體如何實現融合轉型發展?3月26日,“構建媒體智庫 推進融合轉型”媒體智庫建設專題培訓暨百家地市黨媒看惠州活動啟動,殷俊、王昆發等專家圍繞媒體智庫建設、融合轉型等主題進行專題授課,為與會人員帶來一場理論和實踐的“饕餮盛宴”。
與會人員合影。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鐘暢新 攝
◆殷俊(重慶工商大學高層次人才特聘教授、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
建立智庫助傳統媒體提振影響力
殷俊:二級教授(文科最高等級),博士生導師,重慶工商大學高層次人才特聘教授、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重慶市人文社科普及傳媒基地主任,重慶市文化與傳媒發展中心主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直接聯系高級專家。曾規劃重大、重點、年度、招標等縱向項目20余項,主持重慶市研究生導師新媒體傳播、重慶市研究生課程思政示范團隊、重慶市教育教學案例庫、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等教育類項目10余項,發表權威期刊、CSSCI及核心期刊100余篇,出版專著10余部,獲省級以上政府獎10余個。
殷俊以《地市報轉型發展趨勢,以及地市報媒體建立智庫的優勢與措施》為題,從地市報的發展歷程、地市報高質量發展的前景與趨勢、地市報建立智庫的優勢和特點,以及地市報如何建立并辦好智庫等四個方面展開授課,并結合豐富案例,與嘉賓學員開展深入淺出的交流。
當今,地市報高質量轉型發展趨勢如何?殷俊提出,地市報轉型過程中,首先是守正創新,立足實際、揚長避短,強化互聯網思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發展方式,積極探索適合自身實際的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其次是創新驅動,堅持以用戶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探索地市報轉型發展的基本路徑;第三是深化改革,既明確方向路徑,又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地市報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
“地市報建設智庫有獨特的政治優勢,概括起來就是9個字,‘接天線’‘接地氣’‘易實施’。”殷俊說,地市報要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品牌優勢、公信力優勢,深耕行業市場,開發縣區市場,不斷拓展經營空間。
殷俊提出,要把打造智庫型媒體列入地市報發展方向,重點解決媒體內部新聞水平和智庫研究的銜接問題;要建好用好媒體智庫,加快媒體轉型發展步伐,實現智庫內容的標準化、精致化、專業化;要形成專業化的運營機制,借助媒體資源優勢,將老百姓的意見、學界的觀念、政府的考慮集中起來,形成協商性意見,形成報告,成為黨委政府決策、施政中可以參閱的信息;要建立專業化智庫團隊,一方面在地市報內部推進采編隊伍轉型,另一方面借助“外腦”,聚合專家資源;要完善服務體系,健全事前、事中、事后處理機制。
“地市報智庫化轉型,是應對媒體自身發展時代之問、信息化浪潮的有力回擊與理性選擇。”殷俊在總結中指出,當智庫化建設作為理念貫穿于主流媒體發展戰略中,充分發揮智庫功能就有望激活地市報在內容生產方面的深厚積累,使其核心功能從“講好故事、傳遞信息”,延伸至思想挖掘、戰略研判、方案供給、價值傳遞;有望以現實導向、問題意識、思想深度,進一步提振傳統媒體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反響
“建設智庫型媒體,是地市級媒體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也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課題。培訓中,媒體大咖們為我們傳經送寶,讓我們深受啟發。”北海日報社黨委委員、副總編輯王銳聽完培訓說,本次培訓讓他進一步感受到各地市報融媒建設的蓬勃發展之勢。下一步,他希望各地市級媒體進一步強化媒體智庫建設方面的協作,共同做好媒體融合轉型這篇“大文章”。
◆王昆發(惠州日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高級編輯)
“三融”生態建設推動媒體融合轉型
王昆發:高級編輯,碩士研究生,惠州日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廣東省新聞學會常務理事。從事新聞工作31年,獲省級以上新聞獎40項。長期耕耘在一線,經歷過多次媒體發展變革,積極推動惠州日報社轉型升級,在新聞宣傳、媒體融合、產業經營、機構改革、隊伍建設等方面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
融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該如何轉型?培訓授課中,王昆發以《惠州日報社推進“三融”傳播生態建設實踐》為題,介紹了惠州日報社推進社融、市融、外融生態建設的媒體轉型發展亮點和成效。
“媒體融合轉型,廣度上體現在提升新媒體傳播力和受眾覆蓋面,深度上體現在建立媒體智庫及推出更多深度報道。社融出活力、市融見效益、外融顯擔當。”王昆發介紹,近年來,惠州日報社充分結合惠州特色,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進一步推進“三融”生態建設,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社融,即內部融合,打造新型傳播平臺,提升媒體傳播力。2023年,惠州日報社實施視頻新聞傳播力提升工程,制定具體改進措施20條,融媒體產品傳播力得到明顯提升。新媒體平臺單個融媒體產品點擊閱讀量逾1億1件、1000萬+46件、500萬+174件、100萬+365件。
市融,即強化與城相融,打造城市服務平臺,形成媒體+政務、智庫、教育、鄉村振興、數字科技的“媒體+”多元化產業矩陣,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抗風險能力。在媒體+智庫方面,成立東江輿情研究院、東江創新發展研究院等8大媒體智庫,組建東江智庫專家委員會,聘請一批國內專家成為智庫專家成員,為惠州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提供具有媒體特色的智庫服務。探索出“記者+專家+研討會”有效運作模式,5年來先后推出100多個規劃、課題、調研類智庫產品,咨政輔政成效明顯,其中惠陽區淡水街道《織密萬物互通“聯芯網” 打造城市黨建共同體》項目在2021年惠州市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創新十大項目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外融,即城際相融,打造合作發展平臺。以文化風情、風景名勝、交通聯系等方面為紐帶,與兄弟城市媒體廣泛開展媒體資源互換的宣傳聯動,產業互動。與國內有影響力的社會組織合作,拓展事業產業發展空間。例如,2022年牽頭策劃贛深高鐵沿線五城聯動宣傳;與眉山、杭州、諸城、黃岡共同打造“東坡傳風雅,雙城一線牽”跨屏秀;與中國報業協會共建“中國報業媒體融合示范基地”。
◎反響
“干貨滿滿,讓我們有了很多啟發。”來自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的編輯于欣冉說,近年來,青島日報社(集團)內聚平臺、外建生態,以觀海新聞為引領,打造了集智庫、智慧、智能、智趣、智鏈“五智”于一體的觀海融媒平臺,與惠州日報社的“三融”生態建設理念有很多不謀而合之處。通過參加此次培訓,她了解到業內翹楚分享的媒體融合實踐經驗,收獲頗豐。
本組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游璇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