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龍潭鎮多元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下“竹”功夫 富民產業“節節高”
走進龍門縣龍潭鎮,映入眼簾的是綠意盎然的美麗村莊,農村道路平坦整潔、房屋外立面整齊劃一,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除了在人居環境整治上發力,該鎮作為龍門縣農業、林業重鎮,還積極探索發展多種產業,一根根新竹撐起富民產業,一朵朵靈芝敲響致富大門……全鎮鎮域經濟煥發出發展新活力。
龍潭鎮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本組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通訊員龍融心 攝
竹木制品加工是龍潭鎮經濟發展支柱產業。
靈芝種植成為推動龍潭經濟發展新動力。
推動鎮村巷道風貌蝶變
青山疊翠繪就了龍潭鎮綠美生態新畫卷。龍潭鎮自然風光旖旎,資源豐富,全鎮總面積25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達208平方公里(生態公益林面積87平方公里,可發展林下經濟商品林面積121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80.34%。近年來,龍潭鎮陸續獲得“國家級生態鎮”“廣東省森林城鎮”等稱號。
美麗圩鎮建設是推進“百千萬工程”的一項重點工作,也是惠及民生的重要舉措。當前,龍潭鎮錨定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的目標任務,全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完善,用繡花功夫做好風貌提升“妙手棋”,推動鎮村巷道風貌美麗蝶變。
龍潭鎮左潭市場于今年1月投入使用,內設豬肉、活禽、蔬菜、海鮮等101個攤位。整齊統一的攤位、清晰的分區、干凈的地面、豐富的商品種類,不僅大大提升了群眾的購物體驗,還極大地滿足了市民的購物需求。作為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項目的其中一項內容,圳口綠美生態小公園經升級改造后,已成為龍潭鎮居民娛樂休閑的好去處,大大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除了圩鎮容貌得到改善外,當前,龍潭正著力提升各村村容村貌,計劃總投資8000萬元扎實推進左潭圩街周邊村莊人居環境提升,鐵崗片區竹木文旅示范帶建設,土湖、禾倉村人居環境提升項目建設。“這3個項目完工后將進一步補齊龍潭鎮農村人居環境短板,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助力全鎮整體環境品質提升。”龍潭鎮黨委副書記陳通說,左潭、鐵崗兩個圩街進行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風貌設計提升后,將進一步提升周邊居民的獲得感。
竹木產品已賣向全球
在龍潭鎮,一根根翠竹可制作成各式各樣的竹木制品,瓶蓋、桌腿、衣托、門把手、刀柄……竹木制品加工作為龍潭鎮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幾乎涉及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巨大的市場發展前景。據悉,目前龍潭鎮特色竹木加工行業發展至今有近40年,注冊公司300余家,電商企業600余家,共有竹木制品專利225項。
走進龍潭鎮竹木制品加工車間,可以看到各種個性化、多樣化的竹木制品,當地的加工廠逐漸從老一輩只代加工配件的模子里跳脫出來,大膽創新。龍門縣魯班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該公司既有各種模具能生產各類配件,也有自主專利產品,還能根據客戶要求定制產品。
“以前每一個產品都要人工去做,現在全自動化就可以大大提高生產量。”該公司銷售主管王曉明告訴記者,從2010年開始,該企業探索線上發展道路,客戶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向企業定制產品。此舉不僅有效拓展了龍門竹木加工產品的銷售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企業不斷更新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和出貨量等,給企業的持續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機遇。經過多年穩步發展,該企業已深得客戶認可,產品在銷往全國的同時,也發往國外多地。
近年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龍潭鎮積極推動竹木制品加工行業不斷向“精、深、細”方向發展,讓“草根經濟”蝶變成托舉一方經濟的富民產業。通過轉型升級,龍潭竹木制品產業在不斷進行技術改造的同時,更通過電商平臺實現全球買賣。龍潭鎮木制品行業協會會長葉雨波告訴記者,過去幾年,木制品協會成員由45個發展到現在的300多個,龍潭鎮現有18000人從事木制品行業,在電商的帶動下,竹木制品的訂單源源不斷。
多元產業蓬勃發展
龍潭鎮,不只竹木制品加工聞名,多元化產業發展也是生機勃勃。
在龍潭鎮新屋村的仙草園靈芝種植基地,一朵朵形態如小傘的靈芝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據基地負責人周焰萍介紹,選擇在新屋村種植靈芝,是基于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新屋村位于南昆山下,晝夜溫差大,濕度高,空氣清新,水質優良,這些條件為靈芝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土壤。隨著靈芝銷量的不斷提升,周焰萍今年不僅擴大了種植規模,還創新性地嘗試發展林下經濟,在杉樹下種植靈芝,樹干上則種植鐵皮石斛,形成了多層次的生態農業體系。
龍潭鎮擁有豐富的農業產業資源,包括竹筍、靈芝、蜂蜜、臘鴨、茶葉等,這些產業為推進“百千萬工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在距離新屋村約20公里的合頭村,蜜蜂養殖業同樣蓬勃發展。當地出產的蜂蜜色澤金黃、品質上乘,深受消費者喜愛。合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肖勇輝介紹,目前,該村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蜜蜂養殖業,取得了較好成果。當前,合作社正計劃在產品包裝設計上進一步融入龍門農民畫元素和龍潭鎮竹木特色元素,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文化內涵和市場競爭力。
多個文旅項目落地
龍潭鎮通過發展多元化富民產業,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也為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注入了新活力。
沿著石蓮村一條蜿蜒的小路驅車前行,來到一處青山環繞、溪流潺潺,如同山水畫般的“世外桃源”。這里是龍潭鎮當前傾力打造的文旅項目——“白梅洞民宿”所在之處。據悉,為加速推進“百千萬工程”見實效、開新局,龍潭鎮成功引進總投資4000萬元的白梅洞民宿項目落戶石蓮村,引進總投資3億元的仙養善養園項目落戶南坑村,以滿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促進旅游業發展。
接下來,龍潭鎮將搶抓環“兩山”示范區建設這一重大歷史機遇,充分利用地理區位優勢和特色資源稟賦,打造酒文化部落、手工藝產業小鎮,將龍潭鎮建設成承接廣州、南昆山外溢游客的文旅福地;推動康養項目、民宿經濟、釀酒文旅等產業發展壯大,推進農業與旅游、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延長產業鏈,努力實現多點開花、串珠成鏈,逐步形成環“兩山”生態旅游、文體康養集聚帶的產業布局。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