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頻頻點贊廣東,廣東代表團駐地更是成為中外媒體鏡頭聚焦的“流量中心”。
從省委書記黃坤明在廣東代表團開放日“拆隔離線”邀請記者近前拍攝的親和力,到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代表通道”上動情說出“特別感謝廣東這片沃土”的肺腑之言,再到茶歇區的陳皮水被香港記者直呼“這個下午茶很廣東”的細節……
代表委員們對廣東的贊譽,既有對發展成就、營商環境的認可,也有對生活細節的共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
“廣東的溫度好、環境好,市場也很大,適合干研發和制造。”何小鵬的一句話,被網友解讀出了兩重意思。
在廣東,穿拖鞋也能談成上億生意,街邊十幾元的豬腳飯也能吃出幸福感。亞熱帶季風氣候形成了“嶺南處處是春天”、一件短袖穿足11個月的氣候優勢,不僅幫廣東人“省了錢”,還簡化了“擼起袖子加油干”的步驟。
即便你只是來廣東旅游,保不準就會愛上這一方“花的國度”:嶺南到處春意盎然,木棉、紫荊、杜鵑花、桃花、三角梅、風鈴木,總有一款會吸引你。忙碌工作之余,推窗見綠、漫步花海,無疑是簡單又充實的享受。
“食在廣東”更是廣東遞給世界的金色名片。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董事長周鴻祎在點贊廣東創新氛圍的同時還不忘提起:“我喝茶的習慣就是和廣東的朋友學的。”
兩會期間,潮州酥餃、客家米餅、陳皮水等組成“舌尖上的代表團”,讓廣東美食文化出了圈。這也應驗了廣東人的生活日常:樸素中包含精致,簡單中也有追求。
提到廣東,更不能少了文化底蘊。全國人大代表林燕云將國家級非遺——潮汕英歌舞的創新形式帶到了北京,AI技術加持、動漫形象助力,廣東人打通了傳承與創新的聯結點。
當代表委員們聊美食、嘆美景、品文化的時候,其實是在為這片土地的包容性、豐富性點贊。
“既能拼事業,也能享生活”“既有緊迫感,也活出松弛感”,正是廣東的魅力所在。
(二)
當然,讓代表委員們更在意的,還是廣東的發展環境。
“是廣東科技創新的沃土孵化了小鵬,并且在小鵬困難的時候,堅定地支持小鵬。”何小鵬的一番話,成為廣東發展環境的生動注腳。
當小鵬汽車遭遇一連串危機時,廣東深厚的工業基礎、完整的供應鏈、豐富的人才資源和包容的創新環境,成為這家車企走出困境的關鍵助力。
舉一個直觀的例子,5年前小鵬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工廠決定落戶肇慶時,當地政府不僅在園區建設等方面提供了最大程度的幫助,還在最短時間內拉起了一條汽車零部件供應的產業鏈。
錦上添花讓人歡喜,雪中送炭更讓人銘記。
全國人大代表陳志列當年揣著500元到廣東打拼,白手起家創辦研祥集團,最終躋身中國企業500強。他說:“廣東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制造業當家,堅持為企業營造創新的良好環境。今天的廣東,帶人工智能的工業產品正在為廣東的GDP和就業作出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吳豐禮形容創業初期的拓斯達是“三無企業”——無資金、無團隊、無專業,懷著一個樸素的夢想,專攻技術創新,現在成為機器人行業的一匹黑馬。他表示:“廣東助力企業建設研發機構,讓拓斯達獲益非常。”
全國人大代表黃達昌喜歡挑戰,在國外品牌為主的中國家居涂料市場中,他創立的千色花集團是第一家真正做自主研發、自有品牌的國內企業。他談道:“廣東的突出優勢體現在政企同頻。”
他們真摯的話語,傳遞著一股“熱氣”——營商環境暖人心,創新生態催人進。
(三)
“要敞開懷抱,向世界廣發‘召集令’。”
“應繼續提高通關便利度,暢通要素流通、補齊協同機制。”
“打造傳統文化品牌,助力嶺南文化走向世界。”
“打通高質量發展‘藍色引擎’。”
……
代表委員們在點贊廣東的同時,也對廣東的未來發展提出更多思考:當前,外部不利影響加深,各地競爭不斷加劇,百舸爭流之中,廣東如何繼續勇立潮頭?
答案就藏在行動中——
就在“應屆畢業生來深圳找工作免費住15天”的人才政策里,就在“大灣區地鐵通到家門口”“增加普惠托育服務”的民生細節中,就在“請到廣東過大年”“尋花賞味水果自由”的活動中,就在搭乘著影視游戲、文創潮玩的大船“乘風出海”上……
如今,我們評價一個地方好不好,值不值得久居常住,往往是在期待一場“雙向奔赴”——既會好奇我能在這里做些什么,同時也關心這片土地能為我做什么。
從小鵬重回人形機器人賽道,到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宣布“今年我們還要再招5000人”;從不斷優化的異地就醫結算,到愈發便捷的進城落戶流程……廣東的魅力在于始終為每個夢想預留位置。
廣東,是追夢者的樂園。在這片熱土上,每一份平凡的努力、每一個美好的心愿,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時代坐標。
默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