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東考洲洋碧波蕩漾的海面上,一串串生蠔養殖籠隨波輕搖。不久前,人保財險惠州分公司為這片200畝生蠔養殖區送上了一份特殊“保障”——全市首單現代化海洋牧場養殖保險正式落地,200萬元的風險保障像一把“防護傘”,為養殖戶抵御沿海臺風、赤潮等長期困擾產業發展的“攔路虎”。
日前,位于惠陽區淡水街道新橋村的百谷云疇—新橋村農產品電商運營中心啟用。該中心是淡水街道、廣州工商學院陳偉教授團隊、企業和新橋村共同搭建的政校企村多方交流合作平臺,標志著惠陽區第三批典型村培育對象新橋村以梅菜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產業邁入數字化、品牌化發展新階段,為鄉村產業振興和“百千萬工程”注入強勁動能。
8月初,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最美旅游公路上,顯崗水庫畔的青灰色屋頂建筑格外醒目:起翹的屋脊劃破晨霧,檐下題字“飛來家禽自語”與水庫波光相映,不少自駕游客特意停車駐足,感受這份融合宋韻與自然的獨特景致。
盛夏時節,惠陽區沙田鎮東南一隅,市級自然資源保護區——金桔村,正迎來一年中最甜美的時節。60余畝青花梨果實綴滿枝頭,隱在綠葉與黃色果袋之下。微風拂過,清甜的果香彌漫開來,沁人心脾。絡繹不絕的游客驅車前來,品嘗這盛夏的甘甜。這幅生動的場景,是當地依托生態稟賦,深耕特色農業,推動鄉村振興、助力“百千萬工程”的鮮活縮影。
清晨的象頭山腳下,薄霧尚未散盡,博羅縣泰美鎮新塘村的樹仔菜種植基地已熱鬧起來。鮮綠的嫩芽在微風中舒展,30多位村民穿梭于齊腰高的菜畦間,指尖輕掐,成筐的鮮嫩莖葉便在田埂旁堆起。這片今年2月首批栽種的樹仔菜,7月剛進入采收期就展現出驚人活力——不僅讓曾沉寂的撂荒地重煥生機,更在泥土與嫩芽的互相映襯中,奏響了鄉村振興的富民樂章。
“大家好!我們是‘游游’‘玩玩’,又見面啦!”日前,一場徒步撿跑活動在博羅縣麻陂鎮寶溪村舉行。活動參與者從惠河高速麻陂出口下來,便能“偶遇”麻陂鎮的IP形象“游游”“玩玩”。這兩個呆萌可愛的“小人兒”,可是麻陂戶外運動的“小萌寵”。
隨著漁網緩緩收攏,活蹦亂跳的叉尾魚和鯪魚躍出水面,一派豐收景象。在博羅縣泰美鎮車村村的供銷漁場,開捕季的數萬斤新鮮漁獲,直供當地的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以下簡稱“基地”),豐富大灣區“菜籃子”。
日前,為深入推進惠東縣白花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與“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廣東省農業、生態、建筑規劃設計等領域權威專家到白花鎮考察交流。座談中,專家們圍繞白花鎮生態農業、空間規劃、土地與產業銜接、特色產品培育及品牌打造等方面深入交流,通過專家視角為項目規劃、產業導入和技術升級提供專業指導,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培育成驅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
盛夏,惠東縣九龍峰旅游區的荔枝園里,荔果飄香,紅霞滿枝。近日,一場由惠州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市委網信辦等單位指導,集采摘體驗與旅游推介于一體的火熱活動在此展開。惠州日報社主播深入蔥郁果園,在醉人荔香中架設起“云端”直播室。鏡頭下,一顆顆鮮紅飽滿、汁水欲滴的荔枝,瞬間點燃了屏幕另一端無數網友的熱情。這場“以荔為媒”的直播,不僅成功引流帶貨,更悄然牽起了一段產業融合的甜蜜“荔”緣。
據悉,惠州是全省水庫移民安置重點市之一,移民村居住人口達22萬余人。近年來,市移民辦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大力推進移民美麗鄉村建設,并依托各地資源優勢發展了一批特色產業項目,持續推進移民村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