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重要內容、強大支撐。在2025年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下稱“報告”)中,73次提及“產業”,呈現出惠州全力以赴做優經濟質量、做強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能級的信心決心。報告明確指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作為“萬億工業大市”的惠州,去年躋身“2024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30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7%、利潤總額增長22.5%,電子信息產業、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6%、17.9%。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新能源電池連續兩年入選“中國百強產業集群”。
大亞灣馬鞭洲原油碼頭。
當前,惠州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上實干篤行,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融入高質量發展全過程,聚力打造“2+1”現代化產業體系和“3+7”產業園區,各個縣(區)都有了產業發展主引擎,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在全國同類園區中的地位持續鞏固、不斷攀升。
產業體系向新圖強,發展才能以質取勝。報告強調:“毫不動搖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加快構建產業科技互促雙強、制造業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打造全球石化產業高地。”報告提出,推進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一期投產、二期轉規核準,太平嶺核電1號機組并網發電、二期加快建設、三期具備上報核準條件,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中海殼牌聚碳酸酯、中洞抽水蓄能電站、LNG接收站二期等項目加快建設,博科輕烴一、二期等項目投產試產。瞄準碳二、碳三、碳四、芳烴、電子化學品等領域拓展產業鏈,推動新材料產業跨越式發展。
“建設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報告指出,推動廣佛惠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集群、廣深佛惠莞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創維數字一期、波頓電子等項目投產。推進省數據要素集聚發展區建設,加快潤澤(惠州)國際信息港等項目建設,構建綠色算力集群,為大灣區創新型產業與應用提供算力支撐,帶動惠州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建設現場。受訪者供圖
鍛造先進制造鋼筋鐵骨,惠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一方面抓傳統產業、優勢產業鞏固優化,推動600家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500家以上規上制造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另一方面,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做強藥品藥劑、醫療器械產業,培育化學原料藥、細胞治療產業,謀劃布局仿生智能制造產業;聯合深莞打造全國一流的新型儲能產業集群,持續推動新型儲能多場景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積極培育工業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以場景育產業,支持動力電池、汽車電子等產業向低空領域拓展,鼓勵開展無人駕駛等新業態的場景應用。
今年,惠州將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鼓勵制造業企業分離研發、物流、銷售等專業服務,積極應用新技術促進生產性服務業數字化、智能化。推動生產性服務業深度嵌入制造業產業鏈,做強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檢驗檢測認證等行業。建立完善行業標準,在會計、審計、法律等領域規范服務流程和質量標準。持續開展金融賦能高質量發展行動,推動企業在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支持企業發行債券。
德賽西威生產車間。
報告指出,增強科技創新引領能力。建成強流重離子加速器,支持東江實驗室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推動惠州化工產業研發中試基地、中海殼牌研發中心加快建設,布局建設首批市級重點實驗室。新培育高企200家以上,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家以上。推進“百萬英才匯南粵”暨“十萬人才大招引”專項行動,搶抓機遇引進一大批優秀高校畢業生,努力引進培育更多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統籌:羅銳
采寫:南方+記者 馬發洲
圖片:南方+記者 梁維春(部分圖片來源受訪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