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8月19日是第八個中國醫師節。當晨光掠過淡水河,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4位專家的白大褂已染上鄉鎮的露水,他們走出診室,主動下沉鄉鎮一線做“健康守門人”,用銀針挑亮山村的夜,用聽診器丈量民心的距離,以“一鎮一名醫”的承諾化作診室里的一句問候、隨訪時的一杯熱茶。醫師節前夕,惠州日報記者走近這群下沉基層的專家醫生,記錄他們的點滴。本報即日起推出“惠州六院名醫到鄉鎮”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聽說羅麗紅醫生來坐診,我就過來復診了,不用跑到淡水了。”今年7月底,在惠陽區永湖鎮中心衛生院二樓中醫館的診室里,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惠州六院”)中醫科負責人羅麗紅為患面癱的彩一村村民何競寬把脈診斷,并建議他堅持做臉部按摩,繼續治療一周左右即可痊愈。
羅麗紅。惠州日報記者許文昌 攝
自惠州六院落實“一鎮一名醫”固本強基行動以來,羅麗紅響應號召主動下沉永湖鎮中心衛生院。她帶去了針灸、推拿等中醫適宜技術,特別針對當地就診較多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計劃新增穴位埋線、中藥拔罐等技術,為當地就醫群眾提供更多中醫藥適宜技術。
下沉定期坐診,仁心傳授技藝
平時感覺身體不錯的何競寬,怎么也沒想到自己會突然“嘴歪眼不能閉”。朋友向他推薦了惠州六院中醫科的羅麗紅醫生,正當他要去淡水就診時,了解到羅麗紅作為“一鎮一名醫”到永湖鎮中心衛生院中醫科定期坐診,隨即前往,免去20多公里奔波之苦。
“面癱”俗稱“歪嘴巴”,是因面神經受損導致面部表情肌運動功能障礙的一種常見多發病,各年齡段都可能發生。該病發病較急,往往沒有先兆,除了嘴角歪斜,還會出現面肌癱瘓、臉部松弛、吹口哨漏風、眼裂變大、眼睛閉不上等癥狀。
羅麗紅采用針灸、推拿等綜合中醫療法為何競寬治療。經過十多天治療,何競寬的癥狀明顯緩解,右眼基本可以閉合,吹口哨也不再漏風,口角恢復正常,預計再過一個多星期就能完全康復。羅麗紅還要求他堅持在家做康復訓練,如臉部按摩、鼓腮訓練等,并演示了規范動作。
“鄉鎮的患者類型與城市不一樣,以高血壓、糖尿病、腰腿疼痛等慢性病老人居多,且多為自行就醫。”羅麗紅說,一些慢性病的藥物在鄉鎮醫院比較少,她已經列了清單,建議衛生院盡快采購,以滿足群眾基本用藥需求。
除了坐診看病,羅麗紅在永湖鎮中心衛生院還帶教兩名年輕醫生。她注重言傳身教,將最新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教給他們,達到“名醫沉、技術留”的效果。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擺放體位,羅麗紅推薦用側躺體位,可以減輕腰椎受力,避免椎間盤持續壓迫神經,防止病情持續加重。
中醫情緣植沃土,寄語后輩守初心
“小時候經常生病,家人都帶我去看中醫。讀高中的時候,蕁麻疹反反復復,也是看了一名老中醫,吃了一個多月的中藥就好了。”談起為何當中醫,羅麗紅回憶起中醫給她的健康帶來的種種好處。填寫高考志愿時,她義無反顧選擇了中醫專業,后來成為一名優秀的中醫師。
5年前,惠州六院成立中醫科,在門診、病房等診療工作中導入中醫會診等服務,旨在發揮中醫藥在優勢病種和優勢環節上的作用,突出“中西醫結合”綜合運用的優勢。
3年前,羅麗紅擔任中醫科負責人,帶領團隊逐步完善亞專科建設,開設了中醫內科門診、兒科門診、婦科門診和針灸推拿門診等多個專病專業門診,承擔全院34個臨床科室的中醫會診工作,在內外科常見病及多學科疑難危重病等方面發揮中醫優勢,切實為臨床解決難題。
如今,每逢周三,羅麗紅會在永湖鎮中心衛生院坐診、指導業務等,推動提升基層醫院醫療技術水平,讓永湖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的高水平醫療服務。羅麗紅說,根據永湖的實際情況,接下來將申請應用兩個新技術新項目,即穴位埋線、中藥拔罐,這些都是適宜老年人調理慢性疾病的中醫藥適宜技術。
永湖鎮中心衛生院也對中醫館進行了升級改造,設置了針灸室、理療室、熏蒸室等,擴建了中藥房,增設叫號機,方便群眾就醫。永湖鎮中心衛生院院長曾偉宏表示,羅麗紅醫生定期在永湖坐診,帶來了三甲醫院的先進技術和理念,還承擔年輕醫生“傳幫帶教”工作,讓當地群眾家門口享受到了三甲醫院名醫的診治服務,為永湖鎮中心衛生院中醫技術帶來了質的提升。
在第八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羅麗紅寄語年輕中醫師:“在這個循證醫學的年代,要做一個會講故事的好郎中,在別人質疑我們療效的時候,不要忘記我們手上還有四氣、五味、經絡氣血,是祖宗留給我們人類健康的密碼。”
策劃/統籌 梁洪浪 黃尉宏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郭金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