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給予了廣東干部群眾最親切的關懷、最有力的指導、最強大的精神力量。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把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轉化為做好人社工作的強大動力。”日前,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杜敏琪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說。
杜敏琪表示,全省人社系統將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總書記囑托,增進民生福祉,助力高質量發展,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人社貢獻、體現人社擔當。
以人社事業提質增效體現主題教育實效
南方日報:請談談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學習體會。
杜敏琪: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時刻,在新征程開局起步的關鍵節點,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讓我們深切感受到總書記對廣東人民的深情厚愛,對廣東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殷切期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人社部門承擔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職責,每一項工作、每一個政策都與人民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總書記的關懷厚愛、諄諄囑托,讓全省人社系統干部職工歡欣鼓舞、倍感振奮,我們要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豪情滿懷、銳意進取,努力在推動廣東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更大作為。
南方日報:省人社廳將如何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杜敏琪:人社部門是助力高質量發展、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肩負保民生、聚人才的重要職能。我們要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把學習成果落實到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才人事、勞動關系等主責主業中,把謀實謀準的工作落下去,把認定看準的事情干起來,一步一個腳印推動人社工作的美好藍圖轉變為生動實踐,體現主題教育實效。
廳領導班子要以上率下,帶頭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以個人自學和集體交流研學等形式,帶頭深入學習,引領全廳黨員干部迅速興起理論學習熱潮。
一是堅持系統思維、守正創新。將系統思維貫穿到人社工作的方方面面,貫通人才培養、技能培訓、就業創業各板塊工作,統籌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問題,推動人社事業均衡協調發展。
二是站穩人民立場、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拿出更多就業惠民、社保利民、服務便民的務實舉措,抓好抓實源頭治理欠薪問題,不斷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兜牢民生保障底線。
三是拓寬全球視野、深化改革創新。緊密圍繞制造業當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重大部署,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堵點痛點,深入推進“灣區通”工程,推動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跨境社保服務、職業資格互認、勞動監察執法合作等取得突破,營造宜居宜業的人才生態,助力建設具有影響力的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探索建立“就業服務網格員”隊伍
南方日報:省人社廳將如何抓好就業這個最基本的民生,加快構建高質量充分就業工作體系?
杜敏琪: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黨的二十大報告專段部署就業工作,提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這是就業戰略目標的歷史性升級,也是人社部門責無旁貸的政治責任。
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內涵,就是就業機會更加充分、就業結構更加合理、就業環境更加公平、就業能力持續增強、就業保障穩步提升。
一要實現理念重塑大提升。就業優先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必須體現在事業發展各方面、貫穿于人社工作全過程。要積極作為抓就業,摒棄等靠思想和依賴路徑,多檢視自身工作做得好不好、政策夠不夠精準、服務夠不夠到位,把工具用足用好。要系統發力抓就業,擯棄“單干”思想,推動政策向就業傾斜、資源向就業集聚、力量向就業加強。要效益導向抓就業,想方設法提高政策精準度和受益面,讓老百姓感受到人社部門的暖心服務。要提高質量抓就業,必須依法依規、嚴格謹慎,把各項工作落實落細,切實提高工作質量。
二要構建多方聯合大格局。就業工作是系統工程,需要整合資源,最大程度撬動各方力量。橫向上,要充分發揮就業工作領導小組作用。縱向上,要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考核機制,推動各地黨委、政府將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發展優先目標;貫通省、市、縣、鎮(街)、村(居)五級就業服務體系。外部上,要與企業、院校、市場機構、社會組織等組建穩就業工作聯盟,延伸拓展就業工作的觸角和覆蓋面。
三要建設數字賦能大平臺。信息化是提升就業管理服務水平的重要支撐。要做到“功能齊全、基層能用、內外貫通、群眾好用”,實現全流程進系統、全業務實名制、全服務用數據。對內建立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才人事、勞動關系相互貫通的一體化信息平臺,確保4大板塊共用一套底層數據;對外要與相關部門、社會主體共享民生數據。
四要構建技能培訓大生態。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是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的根本之策。要瞄準我省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加緊打造63條“產教評”融合技能生態鏈,選樹一批首席技師、特級技師,推動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自主評價。要聯合教育部門遴選一批技工院校和職業院校,實現實訓前置、技能在手、順暢就業。
五要激活市場撬動大能量。市場對人力資源配置發揮著決定性作用。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帶隊挖掘企業崗位等方式調動1.5萬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積極性。要完善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支持各類產業基金、產業聯盟、行業協會等協同推動創業創新。優化全省創業孵化平臺布局,推動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重點項目落地見效。要構建支持新就業形態保障機制,實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行動。統籌建設一批零工市場,促進更多靈活就業。
六要織密服務貫通大網絡。重點是打造就業、社保、維權等一條龍服務體系。要將“大數據+鐵腳板”緊密結合,建設一批家門口就業服務站,提升基層人員服務水平,探索建立“就業服務網格員”隊伍,推進招工就業“事事能在網格辦”。要加快健全多層次社保體系,千方百計擴大社保人群覆蓋面,為就業人群提供完善社保服務。
確保應屆生畢業去向落實率年底達90%以上
南方日報:高校畢業生是穩就業的重點群體,省人社廳將如何努力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杜敏琪:青年強,則國家強。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我們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當前正值招聘黃金期,廣東人社部門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緊鑼密鼓搶抓時機,加大力度精準施策,全力以赴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為穩定全省就業局勢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拓渠道,擴崗位,打出青年就業創業“組合拳”。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出臺《2023年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方案》,部署市場崗位拓展、基層人才引導、政策崗位快招、創業創新自強、專項渠道歷練、職業能力提升、灣區就業助力、公共服務暢享、實名服務暖心、權益保障安心10項行動,實施35項具體措施。
二是強服務,提效率,架起市場供需匹配“立交橋”。舉辦“職引未來 筑夢南粵——2023年高校畢業生春季招聘會”,聚焦高校畢業生群體,通過現場搭平臺、網絡開渠道等方式,將現場招聘、政策宣傳、求職咨詢、就業指導、實習見習等就業服務搬進校園。我們還將在珠三角和粵東粵西粵北四個片區分別舉辦大型招聘會,進一步暢通供求匹配渠道,擴大促進就業效果。
三是早部署,早行動,開辟事業單位招聘“快車道”。《廣東省事業單位2023年集中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公告》發布時間較往年提前,助力高校畢業生早就業、就好業。另外,全省人社系統所屬事業單位共拿出403個招聘崗位,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省人社廳還動員部署各地各單位結合實際,積極組織開展自主招聘,全年全省提供不少于6.8萬個事業單位工作崗位面向高校畢業生招聘。
四是穩規模,優結構,搭建基層成長成才“大舞臺”。發布《廣東省2023年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招募公告》,計劃招募3000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幫扶鄉村振興工作,其中,支農和幫扶鄉村振興崗位共招募1832名,比例高達61.07%,全部為19個地級以上市鎮街一級基層單位,充分體現了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和基層一線就業的政策導向。
下一步,全省人社部門將貫徹《關于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全力促發展惠民生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優化調整和落實落細就業優先一攬子政策,推動全省就業局勢穩中向好,確保完成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均值運行在5.5%以內、全省應屆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年底達90%以上的目標任務。
●南方日報記者 尚黎陽 杜瑋淦
通訊員 粵仁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