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比亞迪今年宣布要去土耳其開店了。這一趟,我是專門來找新能源汽車和配件產品的。”走進新能源汽車與智慧出行展區不到半天,土耳其采購商奧馬爾(Ugur Ozoral)已經一口氣詢問了近10家中國新能源汽車配件制造商。
第134屆廣交會第一期展期過半,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采購商“掃貨”熱情不減。截至10月17日閉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8.7萬名境外采購商到會,比上屆同期大幅增長,其中共建國家采購商人數增長最快。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通過廣交會這一重要國際平臺,越來越多的廣東企業憑借創新產品與技術走向“新藍海”,與共建國家實現貿易暢通、互利共贏。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市場成外貿新增長點
在廣交會佛山照明展位,前來咨詢、洽談的境外采購商絡繹不絕。作為國內最早從事照明產品生產銷售的企業之一,佛山照明擁有全國最大的產業基地以及從研發、生產、加工、倉儲到物流的完整供應鏈體系。
“近年來,我們不斷推進全球化布局,尤其是抓緊布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市場,銷售版圖逐步覆蓋東歐、中東、非洲、南美等市場,銷售占比不斷提升。”佛山照明出口部副經理梁月儀說,憑借強大的技術基礎和研發實力,公司在新領域、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方面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形成優勢。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廣交會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助力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共建國家市場的“新藍海”。
從2004年成立初期就開始參展廣交會,至今近20年間,廣州北方機電發展有限公司一路積累了大量客戶資源。如今,“一帶一路”市場成為了公司出口的新增長點。
“共建‘一帶一路’為中國企業更好‘走出去’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北方機電副總經理黎松濤直言,公司年出口總額從3000萬美元發展到去年的1.9億美元,市場也從美國、西歐拓展到共建國家,目前出口共建國家的份額已提升到公司出口總額的15%。
共建國家“朋友圈”日益擴大,企業跨境布局與合作不斷深入,正有力推動廣東外貿穩增長。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2013年至2022年,廣東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規模從1.92萬億元增至3.01萬億元,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十年間增長56.3%。今年1至8月,廣東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96萬億元,同比繼續增長3.9%,占同期全省外貿的37.1%。
信心就是黃金。對于更多參展企業而言,共建國家市場仍有巨大潛力尚待挖掘,這是他們“走出去”的信心所在。
“以往的廣交會中,我們發展了穩定的客戶,成果正在顯現。從這幾天詢盤洽談的情況來看,預計本屆廣交會上我們的訂單成交量將再創新高。”廣東艾希機械對外合作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嘉陵說,目前公司的機械設備、五金工具、小家電等產品主要出口到東南亞及非洲國家,未來將重點布局更多共建國家市場。
科技創新成為企業“出海”新動力
在炙手可熱的新能源領域,參展商紛紛將科技創新的“十八般武藝”搬上廣交會舞臺,吸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采購商的注意。
“隨著全球鋰電池需求持續上升,我們正積極布局國際市場,圍繞鋰電技術應用場景,每年投入數千萬元研發費用,創新更多種類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加強鋰電池開發與利用。”深圳華思旭科技公司市場部總監盧章恒說,為了研制出更符合共建國家市場需求的重卡應急啟動電源產品,今年公司專門組團到俄羅斯、中東等國家和地區深入調研,與當地重卡司機密切交流,并對相關電源產品進行測試,為技術與品牌“出海”打好前期基礎。
科技創新,為廣東企業進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市場開辟了更多新空間。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2013年至2022年,在廣東出口至共建國家的產品中,鋰離子蓄電池、集成電路、無人機等新興產品出口份額快速擴張。
本屆廣交會上,一批“廣東造”企業不僅以創新產品打造新增長點,更期待利用創新技術,不斷拓寬與共建國家的經貿合作領域,實現從產品到技術、再到服務的全鏈條合作。
“老廣交”虎頭電池是廣州輕工集團旗下的企業之一,早在上世紀50年代已出口到非洲,逐漸發展為非洲第一品牌。“如今,除了在干電池領域引進世界先進的生產線外,我們還以創新技術布局非洲億萬儲能市場。希望借助在當地多年積累的口碑和渠道資源,爭取在能源基礎設施項目上達成合作意向。”虎頭電池集團國外銷售部海外銷售總監吳艷說。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看來,共建“一帶一路”將成為推動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強大力量,粵港澳大灣區要充分發揮貨物貿易的巨大優勢,持續促進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做好“一帶一路”的戰略支撐點和交會點。
到會共建國家采購商預計達8萬人
奧馬爾來到廣州近6年,現在經營著一家貿易公司,以采購商的身份參加了多屆廣交會,以前主要在會上采購五金、機器、箱包等商品。此次參會前,他做足了功課,一連跑了珠海、東莞、深圳、佛山等地多個新能源汽車相關工廠實地考察。
“今年我們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車。”奧馬爾向記者展示了微信好友列表,“新能源車”的好友標簽下是一長串中國供應商的名字,其中不少是在本屆廣交會上新結識的。他希望,能在會上物色到物美價廉的新能源汽車配件貨源,進口到土耳其。
據廣交會主辦方統計,“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共建國家采購商到會人數占比從50.4%提升到58.1%。本屆廣交會上,來自共建國家的采購商預計達8萬人,其中有不少是國內參展商的穩定客戶。
“從中國進口產品到阿曼已經12年了,我的客戶們都對中國產品的質量很滿意。”阿曼工商會副主席哈穆德·薩利姆帶著43人的商業代表團,又一次來到了廣交會,“這里有非常多優質企業、工廠和商品,能談到一個好價錢,而且我們還發掘了一些機械、建筑、農業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商業合作伙伴”。
依托廣交會這一助力貿易暢通的重要國際平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采購商既買到了中國優質優價的產品,也打通了本國特色產品在中國的銷售渠道,實現互利共贏。
連續參會十多年,格魯吉亞工商會駐廣東省辦事處主席、格魯吉亞“一帶一路”商務館創始人貝卡·梅卡伯利茲找到了新商機,不僅將格魯吉亞的產品賣到中國,還探索在科技、旅游、餐飲等多領域開展合作。“十幾年過去,展館還是老樣子,但這里展出的企業、產品、技術和服務,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貝卡說,廣交會與時俱進,讓全球采購商能隨時在這里找到所需的新技術、新產品,也為共建國家采購商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
南方日報記者 陳曉 昌道勵 曾美玲 見習記者 曾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