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凝聚核心技術的電子組件到多元領域的智能化應用,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教學、能源、制造、交通等領域廣泛布局,并在綠色制造和智能制造領域不斷加大投入,推動技術創新與生產工藝的深度融合。
“我們投資20億搭建中試基地,就是為了突破生產工藝,實現綠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的數字化轉型。”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戰略資源官段宇說。
視源的發展是廣州以科技引領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縮影。從超高清視頻與新型顯示,到低空經濟與航空航天,再到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廣州的戰略性產業集群正在迸發活力。
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廣州提出面向未來的“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1”是堅持制造業立市;“2”是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數智化與綠色化轉型;“21”代表15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和6個未來產業;“8”是8個現代服務業支撐。 這一體系的核心在于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以生態賦能企業成長。
低空經濟與航空航天產業是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重要戰略性產業集群。億航智能完成eVTOL固態電池飛行試驗、小鵬匯天“陸地航母”“上線”、極飛科技通過農業無人機打造智慧解決方案……廣州集聚了多家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天空之城”的形象日益凸顯。
小鵬匯天創始人趙德力表示,廣州是全國低空經濟走在前沿城市之一,企業聚集度高、產業鏈完整、政策支持力度大、應用場景豐富,均是廣州優勢所在。
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背后是強有力的科研支撐。2024年廣州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首次超千億元,近三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年均增速10.4%,高技術制造業投資近三年年均增長26.4%。
廣州鼓勵各類創新主體設立概念驗證中心,鼓勵龍頭企業、科研機構牽頭建設專業性或綜合性中試小試平臺并提供開放共享服務,加速成果產品化和產業化進程。
廣州奧松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構建了覆蓋材料研發、芯片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及集成應用為一體的智能傳感器全產業鏈能力,形成“設計-制造-封測-應用”閉環創新體系,建立國內首個智能傳感技術概念驗證中心,打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最初一公里”。
“我們采取類似‘竹林’的生態模式,希望為國內外的高等院校和初創企業的技術成果提供概念驗證,并積極參與項目投資,以此擴大整個產品的生態體系。”廣州奧松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新準說。
2025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體推進全面創新,推進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廣州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謝明表示,全市科技戰線將以“領跑者”姿態,搶抓未來產業新賽道,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激活“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動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