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仲愷高新區集聚優勢創新資源全面打造科技產業新生態圈
今年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100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近年來,仲愷高新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國家高新區和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精神以及省、市高新區穩經濟促發展暨全省高新區建設工作會議精神,錨定加快建成國家一流高新區奮斗目標,集聚優勢創新資源,加快培育卓越產業集群,全面打造優質產業生態圈,為支撐該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源源不斷的“高新力量”。
日前,“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高質量發展科創行”走進仲愷高新區。在走訪中,記者了解到,仲愷高新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創新主要指標穩步增長,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906家,從2019年的406家到2022年的906家,三年平均增長達30.7%,占全市約三分之一的份額,區域創新競爭力不斷增強。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
2022年,仲愷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05.98億元,增長(同比,下同)6.4%,高新區綜合排名全國第33名,良好的發展勢頭備受全國各大創新主體的高度關注。持續高速增長的背后,是仲愷高新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進一步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顯現的成效。
2022年,仲愷高新區R&D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7.73%,比2021年高出1.16個百分點,是全市的2.3倍,其推動全社會研究與發展經費投入達到62.5億元,同比增長超50%,增長幅度創歷史新高。同時,仲愷高新區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751家、高企906家,三年平均增長達30.7%,始終保持全市三分之一的份額,科技投入持續加碼。
另一方面,仲愷高新區持續推動企業加強核心技術的攻關。近年來,該區堅持引導德賽西威、紫光展銳、博實結科技、億緯鋰能等龍頭企業,圍繞“自動駕駛”主題,對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場景應用、北斗導航技術算法、智能汽車動力電池等關鍵領域進行技術攻關,先后投入財政扶持資金7.93億元,引導相關企業投入研發費62億元,帶動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2486億元,推動了該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做大做強。
知識產權對創新發展的賦能效果日漸明顯。該區完成并發布了惠州仲愷高新區鋰電池產業專利導航報告,組建全國首家鋰電池產業知識產權聯盟。去年,仲愷全區專利授權8083件、發明專利授權1120件、有效發明專利7347件,分別占全市的29.27%、53.54%、60.14%,位列全市各縣(區)首位,并獲評為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園區。
栽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近年來,仲愷高新區持續優化雙創生態,全區全年在孵企業近700家,持續領跑全市。5家國家級孵化器參評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021年度評價,4家取得良好成績,創歷史新高。連續承辦6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惠州賽區)暨“天鵝杯”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累計發動516家企業參與創新創業大賽,合計3家企業獲國獎、51家企業獲省獎、72家企業獲市獎。
近年來,仲愷區域創新競爭力不斷增強。
打造大產業大平臺,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高新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大產業大平臺來承載和支撐。近年來,仲愷高新區全力推動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的發展。
該區緊緊圍繞惠州構建“2+1”現代產業集群的部署,全力打造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能源電子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踐行高新技術產業化道路,“大產業”的發展勢頭強勁。其中,惠州仲愷高新區數字創意技術設備制造創新型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目前已形成“玻璃基板—面板—模組—整機”的全產業鏈條,擁有數字創意技術設備制造創新型產業集群企業130家(其中,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企業33家,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企業20家),2022年全區數字創意技術設備制造創新型產業集群工業總產值2261.47億元,占高新區工業總產值81%,擁有TCL、華陽、德賽西威、碩貝德、九聯科技等12家上市企業。
仲愷高新區圍繞市“3+7”產業園區新格局,布局四大千億級產業平臺,各“大平臺”競速爭先。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累計引進產業項目139宗,計劃總投資1105億元,預計達產產值2748億元;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累計引進產業項目87宗,計劃總投資761億元,預計達產產值2008億元,綜合考核排名全市7個千億園區第一;東江科技園規上工業總產值連續6個季度增長40%以上,實現兩年翻一番;惠南科技園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總數占全市三分之一,信用園區建設獲評全國優秀應用示范案例。
全區現有規上工業企業875家、百億級企業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18家,發展勢能強力積蓄,“大項目”火力全開。
近年來,仲愷高新區聚焦產業鏈發展,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區塊鏈等新興產業,以德賽、華陽等優質企業為核心,形成了車載核心電路、軟件工程、車身控制電子、傳感器等較為完整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中韓(惠州)產業園一角。
協同發展,釋放高質量發展勢能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爭艷春滿園。近年來,為在仲愷高新區營造創新發展的氛圍,仲愷高新區創新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推動企業、行業協調創新發展。
一方面,積極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仲愷高新區積極支持TCL、億緯鋰能、德賽、華陽等區內龍頭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專業化實驗室、研究院、孵化器,建立龍頭企業產業生態體系。該區現有省重點實驗室4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7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32家。2022年累計挖掘79家企業吸納科研助理2009人,完成率達到670%,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一,得到科技部火炬中心來信表揚。
另一方面,仲愷高新區積極推動更大范圍區域協同。該區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功申報廣東自貿試驗區惠州聯動發展區,建成啟用惠州港澳臺僑綜合服務中心,與大灣區城市交流合作更加深入;同時,持續深化東西部協作,累計投入資金4000萬元,實施項目25個,促成6家企業簽約,解決就業5540人,采銷農特產品3.1億元。
為推動更深層次對外合作,該區打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2022年新引進外資項目29宗,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34.6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1247.5億元,入選國家商務部首批外經貿提質增效示范區。建立重點外貿企業監測制度,實施穩外資全流程跟進服務,組織企業參加RCEP優惠政策宣傳培訓、ICBE國際跨境電商交易博覽會等,助力企業開拓國外市場、抓取國外訂單。安排區級專項資金470余萬元,擴大出口信保覆蓋面,有效幫助53家外貿企業開拓國外市場和規避出口貿易風險。
億緯鋰能三十一工廠。
要素支撐強勁,增強高質量發展韌性
創新是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資源要素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保障。為此,仲愷高新區全面發力,積極整合各種資源,強勁支撐創新發展要素在仲愷集聚。
在政策支撐方面,該區出臺《仲愷高新區貫徹落實〈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方案》,在財政、貨幣金融、穩投資促消費、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本民生等方面出臺123條舉措,多管齊下保障經濟穩定發展。圍繞科技創新發展出臺《仲愷高新區科技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制定了《仲愷高新區促進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等,提升高企獎補標準,補貼高企研發投入,獎勵高企整體搬遷,解決高企員工子女就學等,著力優化創新創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在金融支撐方面,該區建立了政銀聯動機制,成立廣東省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惠州分中心,舉辦融資對接活動會13場,引導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向仲愷高新區集聚;同時,擬制訂《企業上市獎勵管理辦法》,全方位強化企業上市培育和扶持機制,全區共有境內上市企業9家、境外上市企業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0家、新四板企業13家。仲愷高新區還在全市率先成立天使和產業基金,仲愷創新投資集團在全市國有企業中首家取到基金管理牌照。目前,仲愷全區現有股權投資基金30支,總規模35億元,數量和規模均占全市一半以上。
在人才支撐方面,該區推行制度化、平臺化、主體化、清單化的“四化人才工作法”,出臺《人才津補貼申領辦法》《首席技師、優秀技師評選管理辦法》《引才留才星級示范企業評選辦法》,全年發放人才津補貼3400萬元。目前,仲愷全區有從業人員達30萬人,高層次人才超2萬人,高水平創新創業領軍團隊170個,領軍人才188名,擁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批創新平臺。
仲愷高新區還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圍繞優化政務、創業和市場三大環境,推出《仲愷高新區2022年營商環境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及《2022年仲愷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實施清單》,實施26項改革舉措、52項改革清單。
加強創新主體培育,今年推動高企凈增200家
2023年,仲愷高新區立足高新區使命任務,聚焦實體經濟和制造業,推動經濟社會全方位各領域爭先創優,奮力開創全面建設國家一流高新區新局面,力爭實現高新區排名不斷前進。
加強創新主體培育,全年預計凈增高新技術企業200家以上,存量突破1100家;培育入庫科技領軍企業超10家,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超797家。推進創新平臺建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150家;積極探索與大院大所建設產學研用平臺,推動院企共建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產業化科技創新中心等;積極參與華南技術轉移中心惠州分中心建設,積極打造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首選地;與南方科技大學合作打造國內首個基于數據要素驅動的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共生的未來園區;依托國企載體建立企業孵化、加速全鏈條機制,打造創新創業新高地;圍繞龍頭企業孵化、裂變以及供應鏈企業的聚集,打造龍頭企業孵化育成載體,與中國科學院合作打造省級智能制造孵化器和成果轉化基地;拓展企業創新積分制應用場景,與銀行、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合作,創新科技金融產品,著力解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打造科技金融全鏈條體系。
企業掃描
一納科技:研發投入占營收10%以上
在仲愷高新區有一家知名的科創型企業——廣東一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納科技”)。2019年5月8日一納科技在仲愷高新區成立,是國內的石墨烯領域的佼佼者,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軍工、先進能源電子信息等領域。
研究一納科技,不難發現其背后的“大樹”——研發人員分別來自于中山大學、廈門大學、深圳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知名高校,研發人員甚至占到了公司總人數的40%以上。
“仲愷高新區是創新創業的沃土。”一納科技總經理王建興介紹,公司自2019年成立以來保持高速增長,年均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0%以上,每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均超過10%。
一納科技的核心團隊在高質量石墨烯納米材料的研究開發方面具有10多年的技術積累,掌握著石墨烯生產和應用的核心技術,主要科技成果被第三方權威機構評價為國內領先技術水平。
記者了解到,一納科技是我市唯一一家從事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和石墨烯導電材料的研發和生產的企業。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和導電劑作為鈉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占電池總成本的50%以上,同時它們也對鈉離子電池性能產生重要影響。由于一納科技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項目在行業內取得重大突破,公司獲得了2023年中國國際鈉電技術創新發明“魯班獎”(材料類)。
一納科技聯合中京電子開發的載板孔金屬化納米導通技術(產品),可替代甲醛工藝,實現石墨烯孔金屬化,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據悉,與甲醛工藝相比,納米導通技術將相同單位面積PCB孔金屬化成本降低了40%以上,用水量降低40%,污染物的種類和排放量大幅減少,大大減輕企業成本和環保壓力。
“2023年上半年,我們公司產品產銷兩旺,出貨規模繼續快速增長。”王建興說,這既得益于公司在產品研發方面的大力投入,不斷推出具有創新性和競爭力的產品,滿足了客戶的需求。同時,也得益于公司重點面向新能源行業龍頭企業推廣公司產品,拓展銷售渠道。
此外,一納科技提前布局,推動產能提升,加大產線投入,提升產線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供應鏈加速邁向高端化,產品訂單的順利交付也為一納科技的快速發展持續加分。
王建興表示,未來幾年,公司將繼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為公司持續發展增添新動能,助力惠州能源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 惠州日報記者楊敬賀 魏怡蘭 通訊員舒超
圖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通訊員舒超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