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仲愷東江科技園堅持黨建引領精準發力打出基層治理組合拳
一“網”巧解千千結
民生無小事,冷暖見擔當。解決好群眾和企業的“急難愁盼”,是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的關鍵。
近年來,仲愷東江科技園堅持把黨建引領貫穿園區基層治理各方面、全過程,立足解決園區治理“面積大、人口多、事務雜、矛盾多”等難點痛點,積極直面問題,回應各類矛盾,通過“網格化”管理、聯建共治、接訴即辦等舉措精準發力,不斷延伸基層治理“觸角”,破解居民和企業遇到的“疑難雜癥”,推進基層治理賦能增效,切實做到“群眾有所呼,園區有所應”,全力推進打造科產城人深度融合的現代化專業園區標桿。
網格賦能
基層治理網格化信息化精準化高效化
“公園噪聲超標了,請網格員即刻前往處理。”近日,東江應急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在監控電子大屏時發現公園區域噪聲水平達到了紅色超標警示狀態,便立即把情況通知給轄區網格員小李。小李前往了解發現是跳廣場舞音量過大,于是馬上上前勸導群眾將音量調低。作為網格員,小李每天都要到自己負責的網格內巡查走訪,工作內容涵蓋平安法治宣傳、基礎信息核查、問題隱患排查及社會治安巡查等多個方面。
網格,是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也是“破題之鑰”。為解決園區治理單元過大、為民服務效率不高等問題,東江科技園發揮基層黨建“軸心”作用,不斷推進網格精準劃分,用一張“網”覆蓋轄區萬象、覆蓋百姓民生,用眾多“格”夯實社區治理,打通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后一米”。
東江科技園整合各方資源,筑牢基層社會治理“防火墻”。
這張“網”以園區黨委為核心,整合多方資源,構建一個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治理新格局。在此基礎上,園區推行“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的社會治理模式,按照“統籌融合、科技支撐、協調聯動、實體成效”的原則,對現有綜治中心進行改造和提升,并全面建成綜合指揮調度中心,為園區的社會治理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和指揮調度能力。
園區企業、小區、工地和學校被劃分為36個網格組,每個網格都有一位專職的網格員守護,其中黨員占比近40%。他們穿梭在園區的每一個角落,用腳步丈量著每一寸土地,用真心收集著每一份社情民意,就像園區的“眼睛”和“耳朵”,確保問題早發現、早解決。今年以來,網格員上報的事件總數達4224宗,涉及勞資糾紛、消防排查、簡易事件等多個方面,均得到了及時有效的處理。
信息化建設為這張“網”插上了翅膀。園區綜治中心配備了先進的通信系統、信息處理系統和視頻通訊系統,雪亮工程綜治分平臺讓視頻監控覆蓋園區的每一個角落,更以技術打破部門間的“數據壁壘”,讓信息流動起來,讓治理更加高效。“我們充分利用‘粵平安’‘市域治理’工作平臺錄入網格工作信息,指導并督促網格員結合禁毒排查行動、安全生產、消防隱患排查等方面進行排查,實現信息共享、資源共通,更好整合各方力量,集中力量解決社會問題。”東江應急指揮中心有關負責人說。
同時,東興派出所扎實推進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園區重點治安區域、案件高發區域巡邏防控,進一步提高街面見警率,織密社會面巡邏“防控網”。大力開展維護社會治安、強化道路交通整治、K歌沐足行業場所整治、防范打擊涉未成年人犯罪及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專項行動等工作。不斷完善群防群治機制,堅持“人防、物防、技防”有機結合,積極調動并充分發揮保安人員、志愿者、協警等多方力量的聯動效能,構建一套問題快速分類響應、重難點問題集中力量攻堅克難的高效工作體系。
一張“網”,覆蓋民生大事小情;眾多“格”,消除管理服務死角盲區。在東江科技園,這張“網”已融入園區的每一個角落,成為園區治理的“神經末梢”,實現了基層治理的精準化和高效化,為園區的和諧穩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接訴即辦
“問題清單”變“滿意答卷”
“您對我們的處理結果滿意嗎?”“滿意,滿意!”近日,東江科技園社會事務辦黨員邱俊強辦理完群眾“熱線工單”后及時向訴求人反饋,努力將“熱線工單”變成“滿意清單”。
5月初,東江科技園東新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在走訪過程中發現,一小區一名6歲兒童患有自閉癥,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深感擔憂。收到家長的求助后,東新社區居委會立即行動起來,與東江科技園公共事業服務中心緊密合作,第一時間與惠州市特殊學校取得了聯系。經過多方溝通與協調,這個小孩收到了市特殊學校的入學通知。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將持續關注這個孩子的成長,隨時準備為他提供必要的幫助。
這是東江科技園以清單式“接訴即辦”機制高效運行的一個生動案例。今年以來,為及時高效辦理群眾投訴、解決各類“急難愁盼”問題,東江科技園把“接訴即辦”服務作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在完善工作機制、提升服務效能、加強監督考核等方面下足功夫,跑出了為民解憂的“加速度”。
通過深入走訪,以及組織黨員干部進企業、進小區開展志愿服務等多種方式,園區廣泛收集職工群眾的意見建議。同時,園區還建立了每日涉穩輿情分析研判機制,編發社情民意信息,形成重點民生訴求清單,并明確責任部門、解決措施和完成時限,確保每個民生問題都能得到及時、有效解決。
據統計,今年以來,東江科技園已成功解決群眾難題、化解群眾訴求300余宗,贏得了廣大職工群眾的廣泛贊譽和高度認可。
東江科技園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創新和完善工作機制,努力將更多“問題清單”轉化為“滿意答卷”。
望聞問切
小事不出企業 大事不出園區
“公司突然要倒閉,工資還沒發,我們該怎么辦?”9月以來,東江科技園陸續接到涉及A公司和B公司的合同糾紛以及欠薪案件線索。經調查了解,A公司因業務轉型升級需要,決定終止與B公司的合作關系,這一變動導致B公司陷入停產倒閉的困境,影響了員工工資的發放。
面對這一復雜的勞資糾紛,東江科技園高度重視,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安排相關部門立即介入調查。“請大家不要著急,我們已經聯系企業核實情況,一定幫助你們解決問題。”在工人們焦急等待的同時,園區黨員干部第一時間前往現場,耐心安撫工人情緒,同時分管領導和部門負責人約談A公司和B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深入了解實際情況。
經過多輪溝通與協調,園區建議雙方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合同糾紛,并積極協調B公司籌措資金,以確保員工工資和遣散費用得到及時支付。在園區的積極斡旋下,10月中旬,B公司順利結清了所有員工的工資及相關費用,與A公司的合同糾紛也通過法律途徑得到了妥善處理,有效避免了矛盾的進一步升級和擴大。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今年以來,東江科技園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中,緊盯重點環節和領域,巧用“望、聞、問、切”矛盾調解法,構建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前端抓源頭預防、訪前化解,中端抓規范辦理、聯動化解,末端抓監督問責、依法處理的三個環節化解鏈條,串點成線,全力排查化解社會矛盾,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以來共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89件,切實做到矛盾糾紛早發現、早控制、早解決。
為進一步優化園區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園區黨委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協調,在仲愷高新區黨工委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指導和支持下,于10月18日在園區正式設立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分庭,“以往這種勞資糾紛,需要到區里,現在只需在園區這邊提交資料,就可以組織人員開庭了。”東江科技園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舉措為職工群眾提供了一個公正、高效、便捷的糾紛解決平臺,讓企業和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仲裁法律服務,實現了“小事不出企業,大事不出園區”的工作目標,進一步提升了園區的法治化水平,為東江科技園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法治動力和黨建活力。
本組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通訊員東江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