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瀝“荔”生香,“將軍綠”新品驚艷亮相
2025年瀝林鎮荔枝交易市場開市
六月的瀝林鎮,漫山遍野的荔枝林如紅云翻涌,空氣中彌漫著清甜的果香。6月17日上午,仲愷高新區瀝林鎮文化廣場上人聲鼎沸、荔香四溢。隨著一聲響亮的推桿啟動聲響起,2025年瀝林鎮荔枝交易市場正式開市。6月17日至7月17日,每日7時至18時,市民游客與采購商可在此暢享新鮮荔枝的甜蜜滋味。
瀝林荔枝果皮鮮紅、清甜多汁。
作為惠州仲愷高新區荔枝種植中心區,瀝林鎮荔枝種植面積2萬余畝,主要種植桂味、糯米糍等優質品種,2025年預計總產量達6000余噸。今年,通過激活“產、銷、融”三要素,瀝林荔枝產業迎來全新突破:新銳品牌“將軍綠”驚艷亮相,冷鏈物流讓鮮果鎖鮮速達,電商直播拓寬“云端”銷路,“荔枝+”文旅路線吸引游客體驗采摘樂趣。這場以荔枝為筆、以產業為墨的“甜蜜實踐”,正在為瀝林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實踐書寫最生動的注腳,為鄉村振興描繪出充滿希望的“荔鄉新圖景”。
開市現場
打造產銷直通“黃金月” 當天采摘收購發貨
晨光微露,清晨的瀝林鎮文化廣場已成為荔枝交易的熱鬧海洋。300平方米的交易區內,30余家農戶攤位整齊排開,桂味、糯米糍等傳統品種與新品“將軍綠”同臺競艷。果農們將凌晨采摘的新鮮荔枝整齊碼放在攤位前,顆顆果實上還掛著晶瑩的晨露,空氣中彌漫著清甜的果香,不少市民游客品嘗后當場下單。
市民游客在選購荔枝。
交易市場內,冷鏈倉儲與分揀包裝線高效運轉,實現了“當天采摘、當天收購、當天發貨”的極速模式。在黨員先鋒助農、駐鎮幫扶隊的直播間里,主播們熱情洋溢地推介:“瀝林荔枝甜度高、果核小,農家有機種植,果園現摘現打包,次日就能端上您的餐桌!”果農老陳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將一筐剛過秤的荔枝送入分揀線,感慨道:“凌晨4時摘果,8時進場,中午就能發車!”一旁的京東物流打包點前,工作人員手法嫻熟,墊吸水紙、放冰袋、封箱貼單一氣呵成,確保每一顆荔枝都能新鮮速達消費者手中。
瀝林荔枝底蘊深厚,其歷史可追溯至宋代。北宋時期,太守錢酥帶領百姓利用當地豐饒的水土資源廣種荔枝。自此,瀝林荔枝憑借果皮鮮紅、清甜多汁、果肉飽滿、甜而不膩的絕佳品質聲名遠揚,素有“甲惠州”的美譽。如今,在省農科院專家指導下,瀝林荔枝融合古法種植與現代科技:每批荔枝都有專屬“身份證”,掃碼即可追溯生長全過程;嚴格的農殘檢測體系,讓傳統“鄉土味”更添安全保障。
當日,組建了瀝林荔枝產業協會籌備委員會,旨在凝聚政府、企業、合作社、荔農四方合力,通過制定標準、護航品牌、共享技術,提升市場話語權!斑^去單打獨斗的經營模式讓我們的優質荔枝無法獲得應有價值。”瀝林荔枝產業協會籌備委員會代表羅秉輝表示,協會成立后計劃開拓國際市場,讓瀝林荔枝走向世界,助力荔農增收致富。
“目前預訂量已經有3000余噸,正在推進產地認證事宜,希望明年可實現荔枝出海。”瀝林鎮副鎮長劉莉敏介紹,為推動瀝林荔枝產業發展、促進產銷對接、助力強村富民,瀝林鎮荔枝交易市場將持續開展1個月,打造產銷直通“黃金月”。依托強村富民公司,統籌調度主產村資源“一盤棋”,精準對接大宗采購商,讓荔枝不僅“賣得出”,更能“賣好貨、賣好價”,實現村集體強筋骨、村民腰包鼓的雙贏增收。
品牌培育
新品種“將軍綠”獲鑒定,栽培穩定性優良
開市儀式上,大屏幕上播放的《“將軍綠”——一顆荔枝樹的傳奇》宣傳片引發陣陣驚嘆。鏡頭里,企嶺村那株虬枝盤曲的荔枝母樹,經廣東省農科院分子標記檢測,被確認為與桂味、掛綠親緣相近的新種質資源。“果肉爽脆、核小如珠,栽培穩定性優于傳統名種!睆V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副研究員黃華的介紹,讓在場的觀眾對這株荔枝樹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將軍綠”荔枝。
2024年初,黃華在當地果農的帶領下,在企嶺村發現了一株疑似新品種的荔枝母樹,樹齡已有80余年。經過分子標記鑒定,確認其為與桂味、掛綠等優質品種親緣關系較近的新種質資源,被命名為“將軍綠”。其荔枝果肉潔白如凝脂,口感脆爽清甜,核小如珠,成熟時果皮鮮紅帶黃綠斑。作為晚熟品種,“將軍綠”荔枝一般在6月底成熟,為荔枝采摘季的尾聲增添了一份獨特的風味。
“我們采集樣本進行了分子鑒定,就像做親子鑒定一樣,確認這是一個新的種質資源。”黃華表示。目前研究團隊正在對該品種進行系統評估,初步觀察顯示其具有小核、品質優良等特點,在栽培穩定性方面可能優于傳統名種“掛綠”。
“將軍綠”雖還在進行品種審定,但已展現出巨大的開發潛力。黃華指出,“將軍綠”的發現為惠州打造地方品牌提供了難得機遇。據調查,目前該品種在瀝林的種植面積約100畝,主要通過高空壓條等方式進行擴繁。如果能夠成功培育并推廣,“將軍綠”不僅可以成為瀝林鎮的特色農產品,更能助力當地特色荔枝品牌的打造和產業發展;顒蝇F場還為“將軍綠”母樹守護人頒牌,彰顯對優質種質資源的保護決心。
科技賦能
對接研發機構,引入農產品常溫保鮮新技術
荔枝自古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的保鮮難題,正如熱播劇《長安的荔枝》所演繹的“一顆荔枝三日變味,如何跨越五千里保鮮?”的千古之問。如今,瀝林鎮以冷鏈技術為支撐,以優惠政策為抓手,從枝頭到餐桌全程鎖鮮,既為荔枝流通裝上“保鮮加速器”,也為拓寬銷售市場筑牢物流基石。
在交易市場旁的展示區,一款新型智能保鮮箱吸引了眾多關注。瀝林鎮主動對接東江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引入農產品常溫保鮮新技術,推出具有“鎖鮮膜+鎖鮮箱” 雙鎖鮮技術的瀝林荔枝專用保鮮箱。其納米級孔徑控制技術可阻隔導致荔枝腐化的有害細菌,同時保證空氣流通。對比實驗顯示,普通存放的荔枝72小時后明顯褐變,而保鮮箱中的荔枝常溫下存放5天仍能保持鮮紅飽滿、口感穩定,實現遠行千里仍鮮如現摘。
冷鏈物流體系的完善更為荔枝銷售“插上翅膀”。當日,瀝林鎮與京東物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出運費優惠、全程溫控追蹤、24小時直達北上廣深的專屬方案。“當天下單,荔枝將在24~48小時內快速配送至全國。運費讓利能直接減輕果農的銷售壓力,保障他們的收益!本〇|物流快遞快運事業部張錦祥介紹,京東物流今年在荔枝主產區投入29臺專用存貨車,高峰期單日最大處理能力達1500件。目前,瀝林荔枝主要通過京東物流發往珠三角、江浙滬及北京等地,部分銷往陜西等地。
產銷對接
“從枝頭到市場”,全鏈條構建立體銷售網
“以前要自己找銷路,現在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我們只管種好果!”泮瀝村果農李姐的笑言,折射出瀝林鎮荔枝產業的全鏈條變革。通過構建“線下強村樞紐+云端流量矩陣+深加工創新”三維產銷體系,給荔農吃下“定心丸”,讓千年荔枝產業煥發新生機。
直播推介荔枝。
瀝林鎮積極推動強村富民實體化運營,改變荔農“單打獨斗”的局面。通過強村公司統購統銷,整合散戶資源,統一對接郵政生鮮平臺、京東及本地龍頭企業,形成“收購+加工+電商”全鏈條,并創新推出“預售+多渠道收購”模式,提前鎖定訂單,規避價格波動。
其中泮瀝村創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雙成利食品有限公司簽約,新增兩條荔枝干深加工產線,實現鮮果日處理量躍升至10萬斤;君子營村君尚強村科技有限公司與本地領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約,定點收購荔枝,日收購量高達2萬斤。
“泮瀝村今年荔枝總產量預計達150萬斤,目前已銷售約40萬斤,占總產量的三至四成!便鸀r村黨委副書記溫梓安介紹,通過強村公司與本土龍頭企業雙成利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保底收購機制,承諾以平穩價格兜底剩余產量,保障果農收益。
此外,通過政企合作,推動企業反哺農業,召開企業供需見面會,促成技術、資源匹配,鼓勵企業以“愛心助農”模式助力鄉村振興。“我們已在瀝林服務區設立兩個直銷點,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眲⒗蛎艚榻B,瀝林鎮目前已與中石化集團共建,在甬莞高速瀝林服務區開設助農扶農銷售點,實現荔枝便捷品鑒與采購。同時推進與惠州機場的合作,開設助農銷售點定點銷售瀝林荔枝。
線下打包流水線馬力全開,線上直播熱火朝天。今年,瀝林鎮積極拓展電商銷售渠道,通過“政府搭臺+高校賦能+流量加持”組合拳,推動荔枝從“田間地頭”走向“流量高地”。開市當天,企嶺村強村公司與中國郵政簽訂供銷協議,將瀝林荔枝納入郵政電商產銷體系,通過“統一訂單管理+農戶產能匹配”的寄售機制,由紅嶺科技公司精準調度貨源,實現供需高效對接。同時,依托圩鎮會客廳,培育本土直播團隊,打造先鋒助農直播間,利用直播帶貨熱潮拓寬銷售渠道。
在高校資源聯動方面,惠州城市職業學院與瀝林鎮共建“校地合作單位”,18名師生組成3支隊伍,扎根瀝林果園一個月,運用“直播+短視頻+社群電商”的創新模式,將瀝林荔枝的美味傳遞到全國各地。此外,更聯動全國65所高校,借首屆“南博杯”高校電商大賽的創意力量,讓“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將網絡“流量”切實轉化為產品銷量。
為延伸產業鏈條、穩定兜底保障,瀝林鎮政府積極對接轄區農業龍頭企業雙成利食品有限公司,協調金融支持解決企業現金流難題,助力新增兩條荔枝干深加工產線,使鮮果日處理量大幅提升。在此基礎上,持續深耕荔枝深加工領域,推動強村公司與企業合作開發荔枝醋、荔枝水、荔枝酒、荔枝酥等多元化精深加工產品。
“我們圍繞精深加工技術,加大技術投入和科技研發,使用低溫烘烤技術,保留荔枝鮮果風味的同時,延長荔枝的保存期。”雙成利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紅說。此外,還攜手瀝林老餅家泰和,推出含荔枝干果肉的荔枝月餅,目前已完成試產并開始接受訂單,真正實現從“鮮果依賴”到“四季飄香”的產業升級。
文旅融合
小程序掃碼 一鍵暢游3條采摘路線
“掃描這個二維碼,您就能開啟一場‘摘荔枝、訪古村、品文化’的微度假!”開市儀式上,主持人手持“瀝林荔‘知’”小程序二維碼,帶領觀眾體驗智慧文旅服務,臺下觀眾紛紛舉起手機“解鎖”采摘路線。這款由瀝林精心設計推出的“瀝林荔‘知’”小程序,整合導覽、導航、信息查詢等功能,市民群眾可通過線上平臺了解荔枝文化,查找荔枝采摘園、農家樂、荔枝古樹等游玩地點,并獲得聯系方式進行采摘體驗、美食預約,進一步實現農文旅深度融合。
仲愷IP形象“愷小蜂”助力荔枝銷售。
瀝林鎮還以“美麗鄉村走廊”為紐帶,推出3條荔枝采摘精品路線,將泮瀝村、君子營村、企嶺村等主產村的優質荔枝園、生態農莊串珠成鏈。漫步其間,游客既能穿梭于碩果累累的荔枝林,親手摘下顆顆飽滿的桂味,又能走進古樸村落探尋歲月痕跡,沉浸式感受“摘桂味、訪古村、溯荔史”的獨特魅力,一條“農業+文旅”產業帶由此煥發新生機。
“瀝林荔枝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通過挖掘和傳承荔枝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瀝林荔枝背后的故事,增強品牌吸引力和競爭力!睘r林鎮深諳文化賦能之道,全力深耕荔枝文化內涵。一部荔鄉生長紀錄片,用鏡頭活化錢酥與蘇東坡品荔的歷史佳話,訴說“將軍綠”前世今生,為品牌注入歷史厚度與情感共鳴。鎮領導帶頭化身“推介官”,村黨支部書記主動擔當“代言人”,掀起全民推介熱潮。同時,瀝林荔枝積極“走出去”,亮相上海供銷對接會、深圳文博會等平臺,從嶺南一隅走向國際舞臺,品牌知名度與日俱增。
開市儀式結束后,京東物流的冷鏈車發車,車廂里一箱箱瀝林荔枝整裝待發,它們將穿越山河,把千年荔香送到千家萬戶。
從“將軍綠”母樹的斑駁樹影,到交易市場的繁忙景象;從冷鏈物流的飛馳貨車,到直播間的火熱訂單;從“小程序”導覽的指尖操作,到文旅線路的深度體驗——瀝林鎮以“百千萬工程”為引擎,在荔枝產業的賽道上跑出了加速度。正如瀝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旭東所言,小小的荔枝,承載著大產業、大民生、大希望。瀝林鎮黨委、政府將始終把發展荔枝產業作為“強村富民”的重要抓手,通過“強品質、塑品牌、拓市場”三個著力點,助力農戶增收,“讓瀝林荔枝暢銷珠三角,遠銷全國,讓荔枝產業成為富民強鎮的多贏產業”。
本版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通訊員賴曉平 張靖茹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