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會上,插秧機、農用無人機齊頭并進。
插秧機播種、無人機施肥、農技人員送技下鄉……在博羅縣石壩鎮羅洞村的田間地頭,泥土的芬芳撲鼻而來,一派生機勃發、熱火朝天的春耕生產景象。
3月28日,博羅縣2023年春耕暨糧食生產現場會在此召開,拉開了全縣春耕生產序幕。據了解,去年,博羅縣播種糧食45.28萬畝,實現種植面積與產量雙增長。今年,全縣糧食作物春耕計劃播種面積19.65萬畝。
一臺無人機一天施肥300畝,省時又省力
走進羅洞村,道路兩旁的農田接連成片,轟隆隆的電機聲在田間此起彼伏。插秧機在水田內來回穿梭,播撒下成排秧苗;數臺無人機時而齊頭并進、時而懸停空中,為剛種下的秧苗噴灑肥料……機械農具在農田內開展精細化作業,奏響了春耕的歡歌。
“這款農用無人機可以攜帶80斤化肥,一天的噴灑面積可以達到300畝。”來自祥隆泰鼎生物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的飛手侯宇充介紹,比起傳統的噴施肥料,無人機施肥作業具有高效、精準的特點,不僅省事、省工又省時,而且噴灑更為均勻,增產增收效果明顯。
農機一響,種地不慌。據了解,羅洞村于去年納入博羅縣絲苗米產業園。作為實施主體,廣東萬霖三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機械化、智能化農機裝備投入農業生產,提高耕種質效。“農業機械的引進不僅提高了近一倍的效率,同時還能節省約3萬元人工成本。”該公司副總經理張正榮介紹,當天開展春耕面積350畝左右,預計一周內完成種植。
農田上忙得熱火朝天,廣場上農業科技下鄉活動的展示區也十分熱鬧。種子種苗新品種、新技術現場實物展示,各類優質特色農產品琳瑯滿目,農技專家一對一咨詢服務……為當地農民奉上一頓豐盛的農業科技盛宴。
“先進的設備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率,農技專家帶來的最新知識也為今年春耕送上了及時雨。”羅洞村委會副主任許小康對今年的春耕生產充滿了信心。接下來,該村村委會將持續做好水源保障工作,助力春耕春種生產。
去年實現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雙增長
“畝產258公斤,老鄉們,咱們的小麥豐收啦!”當天,在石壩鎮三嘉村分會場,麥田里麥浪滾滾,機聲隆隆。收割機和村民們在田里來回穿梭收割小麥。微風拂過,陣陣麥香撲鼻而來,一派豐收景象。
這是博羅糧食生產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博羅自覺扛起保障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通過切實抓好春耕生產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把糧食生產各項工作抓緊抓實。去年,該縣完成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5.28萬畝,同比增長4.4%;糧食總產量達16.12萬噸,同比增長3.5%,其中水稻種植34.59萬畝、大豆播種面積0.64萬畝,實現糧食種植面積和糧食產量的雙增長。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今年,博羅全縣糧食作物春耕計劃播種面積19.65萬畝,其中水稻計劃春播15.72萬畝、玉米3.31萬畝、大豆0.38萬畝。圍繞這一目標,博羅縣提前謀劃春耕備耕工作,積極籌備春耕生產所需農資、農機具,全力保障春耕生產用水需求,確保糧食生產順利進行,高質量完成糧食生產任務。
今年,博羅將建好園洲、公莊、石壩等3個鎮千畝糧食綠色高產示范片,創建一批“噸糧田”“噸谷田”,輻射帶動全縣發展優質農產品和高效作物,全面提高糧食生產能力。與此同時,將出臺《博羅縣防止耕地撂荒十條工作措施》,把撂荒耕地復耕工作作為穩定糧食生產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常態化工作來抓,充分盤活土地資源,提高糧食產能。
現場會上,博羅縣副縣長李智表示,糧食生產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縣各鎮(街)、各有關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守牢保障糧食安全底線,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要狠抓工作落實,搶抓農時,加強耕地用途管制,落實春耕生產措施,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推廣先進技術,持續推進撂荒耕地整治,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加強組織領導,密切協作配合,切實加強糧食生產保障,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強縣建設作出貢獻。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通訊員李麗 李權 朱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