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室換上全新的教學平臺,功能室改造升級并應配盡配,操場鋪上塑膠跑道……從中心小學到村小,從小學到初中,校園建設呈現新氣象。6月13日、14日,廣東省教育強鎮復評督導組到泰美鎮開展復評督導驗收工作,對該鎮申報省教育強鎮復評工作進行全面細致的評估。
鎮域高質量發展,人才是支撐。人才的培養,教育是基礎。泰美鎮一直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注重城鄉教育協調發展,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該鎮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優化辦學條件,3年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同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育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教育綜合實力和水平,實現教育事業快速、跨越性發展。
泰美中心小學的科學課堂上,老師正在給學生上課。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校園建設
城鄉校園環境同步提升,優化學校布局增加優質學位
近年來,泰美鎮在學校的功能室、運動場、學習生活環境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使校園環境煥然一新,為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筑牢根基。
走進泰美中心小學,新標準足球場甚是醒目。前不久,泰美中心小學完成了操場升級改造,標準七人制足球場成為孩子們運動的好去處。校園的變化不僅發生在操場,也發生在課室、功能室。教室里新的教學平臺成為老師們上課的好幫手,照明燈全部換成護眼燈。孩子們正在軟陶室、音樂室上課,感受第二課堂帶來的樂趣。泰美中心小學校長陳木新說:“教育的大投入,帶來校園環境的大變化,讓老師能更好地教學,孩子們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在泰美中學,校園同樣發生了可喜變化。串起課室、宿舍、飯堂的風雨長廊,融入了優秀傳統文化和法治文化元素,不僅為師生遮風擋雨,還成為浸潤學生心靈的文化陣地。
鄉村小學也有了一番新景象。以車村小學為例,操場鋪上了塑膠跑道,新建成的教學樓讓孩子們有了更好的上課環境。該校校長車乾宇說:“我們農村小學雖然不大,但是各種功能室都配齊了,教育的城鄉協調發展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睋私猓嚧逍W一樣,泰美鎮所有8所農村小學校園建設都有了質的飛躍。
校園建設的不斷推進,離不開黨委、政府的大投入。據統計,2021~2023年基礎設施累計投入約5000萬元,新建泰美中心小學校本部、羅村小學、夏青小學、車村小學、福田小學、樓下小學教育用房,滿足學校教學需要;新建泰美中學宿舍樓和改造中學飯堂,改善學生生活環境。對各村小學部分舊教學樓、校園運動場所進行改造提升,完善校園運動場所配套功能設施。投入約5000萬元添置教學設施設備,中小學按義務教育標準化配備了各種功能室。
在加強校園建設的同時,該鎮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合理分流”的原則,先后將秀嶺、三徑、雷公、樓下、車村、羅村、夏青教學點恢復為完全小學,新增學位1300多個,完成學?茖W布局調整工作,有力地推動了教育現代化建設進程。
教育教學
既育分又育人,打造校本特色課程
近年來,泰美鎮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活動,以科研促教學。2017年以來,該鎮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全鎮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獲省級以上獎勵25人、市級以上獎勵109人、縣級以上獎勵798人,學科競賽成績在全縣排行前列。
教育不只是育分,學習不限于書本。泰美鎮各學校在抓好常規教育的基礎上,高度重視學生在體育、藝術等方面的特長發展,力爭讓每位學生掌握一門特長。大力創辦中小學特色學校,打造校本特色課程。以泰美中心小學為例,該校主要以足球、中草藥文化為教學特色,打造教育特色品牌。在足球特色項目中,自2017年以來,該校每年都在比賽中取得佳績,多次獲得惠州市青少年足球錦標賽傳統學校小學男、女組別的冠軍。中草藥文化特色項目則通過在校園內讓學生實踐種植中草藥、教師宣講中草藥文化,以此提升師生及家長的中醫藥文化知識水平。
泰美鎮各學校堅持把德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以爭做文明班級、文明學生、校園之星等系列活動為載體,利用德育實踐基地、班隊課、思想品德課、國旗下講話等,扎實開展法治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文明禮儀、感恩教育等,豐富德育教育內容。泰美中心小學更是將思想教育與第二課堂活動有機結合,成立軟陶藝術實踐工作坊——“樂陶坊”并納入校本課程,注重引導學生關注地方特色文化。
學前教育也有新突破。近年來,該鎮不斷通過推動等級幼兒園創建工作,提高幼兒園辦學檔次。目前,全鎮有3所幼兒園均為規范化和普惠性幼兒園,泰美中心幼兒園、智童幼兒園先后被評為市一級幼兒園。
師資力量
實施強師工程,營造安教樂學氛圍
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離不開師資力量的支撐。這些年來,泰美鎮積極推進“強師工程”,打造了一支理念先進、視野開闊、水平較高的教師隊伍。
在泰美中心小學校園內,有一棟年輕教師的宿舍樓。陳木新說,這里不僅為年輕教師解決了住房問題,更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在這里,老師們在工作之余交流教學心得,晚上一起到辦公室備課,在交流中不斷成長。這是泰美鎮關心教師成長、教師相互促進提升的縮影。
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近年來,泰美鎮多次開展全員培訓、公需培訓、校本培訓、網絡培訓和校本研修等活動,累計參加教師9800多人次,促進了教師的終身學習和專業化發展。同時,建立激勵機制,營造安教樂學氛圍。每年撥出專項經費鼓勵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培訓、開展課題研究,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通過學歷進修、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普通話培訓等有效舉措,不斷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師德水平;經常組織教師開展教研活動,促進教學改革,為提高該鎮教學質量奠定了基礎。2021年,該鎮成立了兩個博羅縣名師工作室,由名師帶成員,以教研促教改,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近5年來帶動教師獲得縣級以上獎項1391人次,發表論文138篇。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通訊員泰美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