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沉睡資產”變身新文旅IP
博羅園洲舊糧倉通過創意改造激發當地文旅發展新活力
東江之畔,昔日承載著園洲歷史記憶的廢舊糧倉,而今蛻變為東江糧倉文化創意產業園。通過活化資源,加以創意設計改造,塵封20年的博羅縣園洲鎮“洲心大倉”再度開放,由傳統“物質糧倉”轉型為現代“精神糧倉”,成為當地新的文商旅產業聚集區、粵港澳大灣區生活美學街區。
近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統籌指導的“高質量發展看惠州”媒體調研行·“百千萬工程”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博羅縣園洲鎮東江糧倉文化創意產業園,探尋舊建筑與新空間的融合之美,關注舊街區轉型升級促鄉鎮高質量發展的新勢能。
活化資源
塵封20年舊糧倉蛻變為創意產業園
走進東江糧倉文化創意產業園,隨處可見老建筑與新設計的融合之美,簡約時尚的室內裝修,讓老建筑越顯魅力。東江糧倉文化創意產業園前身為建于20世紀50年代的園洲糧倉,是東江流域規模較大的糧倉,其中有9座連片方倉以及8個聯排圓筒倉,被當地人稱為“洲心大倉”。園內還有園洲人民公社舊址、園洲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園洲毛織廠老廠房等,是園洲老街的地標之一,見證了當地的發展,充滿著園洲人的時代記憶。
博羅縣園洲鎮東江糧倉文化創意產業園的舊糧倉。
東江之水奔涌向前,時代變化,糧倉等老舊建筑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劃入塵封的歷史中達20年之久。由于空心化多年,部分糧倉建筑老化嚴重,存在安全隱患。
2022年,為有效盤活資源推進高質量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園洲鎮正式啟動東江糧倉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建設,以此推動舊街區轉型升級。
搭建平臺
創辦綜合性展示銷售及孵化平臺
經過16個月的升級改造,今年9月22日,東江糧倉文化創意產業園正式開放運營,以豐富的業態、巧妙的創意點亮東江,珠三角游客聞聲而來。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國慶長假期間日均人流量數千,成為年輕人熱衷打卡的新文旅IP。
東江糧倉文化創意產業園探尋舊建筑與新空間的融合之美,踐行舊糧倉活化再利用的城市更新方式,在保留原有建筑風貌的前提下進行升級改造,經過創意設計和業態重塑,蛻變為一個多元業態綜合體。其中,包括“三館八倉”——工業記憶館、滿庭芳收藏館、非遺手禮館以及八大青年藝術筒倉,并在其中注入現代科技、網絡傳媒、文化創意、夜經濟文旅潮墟等元素,打造出融文化、商業、旅游于一體的粵港澳大灣區生活美學街區。
園內青年藝術倉展示的美術作品。
“我們立意打造一個交流平臺,在藝術方面推出‘青年藝術家聚光計劃’,為培育青年藝術家提供公益平臺,在文藝方面搭建了開放的音樂舞臺,還有非遺展示平臺和文創市集等文創產品交流平臺。”東江糧倉文化創意產業園負責人寧玉燕介紹,他們開放了長期報名通道,并依托專業團隊進行遴選,旨在創辦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綜合性的展示、銷售及孵化平臺。
豐富業態
填補周邊無大型商業綜合體空缺
經過前期改造運營,目前在東江糧倉文化創意產業園,游客可觀展、可體驗、可購物,已入駐的商家提供了藝術、文創及餐飲等各類服務,后期還有民宿等商家入駐。
東江糧倉文化創意產業園的開放運營,填補了周邊無大型商業綜合體的空缺,也成為當地首個文化創意產業園!爸扌拇髠}”的成功改造,對周邊環境進行合理保護性開發,不僅守住東江糧倉的傳統人文脈絡,也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工作人員在非遺手禮館制作客家涼帽;葜萑請笥浾邷搴 羅劍業 攝
記者了解到,一直以來,園洲鎮扎實推進“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持續聚力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積蓄鎮域發展的內生動力!皷|江糧倉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建設不僅提升了園洲鎮的城市品質,推廣宣傳非遺文化,引領鎮域消費擴容升級,還進一步優化了舊城區的功能布局和空間結構,完善升級舊街區的基礎設施,成為園洲鎮一張閃亮的名片!眻@洲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百千萬工程”的深入推進,園洲鎮東江糧倉以及周邊建筑,將實現從“物質糧倉”到“精神糧倉”的美麗蛻變,不僅改善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也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成為鄉村文化振興新典范。下一步,東江糧倉文化創意產業園將以打造國家3A級景區為目標,進一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助力園洲鎮文化振興、產業振興。
惠州日報記者黃桃 通訊員石仲文 徐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