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博羅龍溪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產業提質提級
前三季度規上工業產值165億
焊接、連線、安裝……在廣東省瑪克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生產線一派忙碌的景象。工人在忙著趕制商用餐飲設備訂單,一個個工序完成后,產品組裝、下線、包裝,最終被運輸發往全國各地的市場。廣東省瑪克科技有限公司是博羅縣龍溪街道新引進的企業。在博羅縣龍溪街道的制造業企業,繁忙的生產場景不斷上演。
今年以來,龍溪街道以“百千萬工程”為總抓手,堅持制造業當家,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培育發展壯大工業,推動產業提質提級,為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龍溪街道規上工業總產值累計完成165.18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完成44.82億元,增長穩中有進。
吸引深圳企業投資設廠,產值比增30%
廣東省瑪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設計、生產、銷售、售后為一體的現代化國家高新商用餐飲設備企業。該公司于2012年在深圳成立,產品不僅銷往全國各地,還出口至東南亞、中東地區等海外市場。
惠州市金田電氣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本組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2024年,因擴大生產的需要,該公司從深圳搬到龍溪街道。總經理危東連說,在深圳發展時,公司都是租廠房生產。投入生產以來,公司一直都在成長,尤其是近幾年公司加速發展,去年產值達到8500多萬元。
“公司要更好地發展,需要有自己的生產廠房。”危東連說,“我們找了不少地方,最后決定在龍溪投資設廠。這里的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去深圳、廣州、東莞等地都很方便。在多次接觸、洽談后,龍溪政府的服務和辦事效率,還有博羅的發展都給了我們很深的印象。”
2024年1月,該公司在龍溪購買了一棟閑置廠房,按照生產要求進行了改造,而后將公司搬到龍溪。“很順利,工人基本都跟過來了。在搬遷和生產遇到問題時,當地政府很給力。”她說,搬到龍溪后,公司生產很快就進入了正軌。截至今年10月,公司產值比去年同期增長30%。目前,公司還計劃在龍溪新建生產車間,報建手續在申報審批中,龍溪街道還安排了專人對接。“等新車間建好后,我們的產能將進一步提升,屆時產值將得到增長。”危東連對公司未來發展充滿了希望。
本土企業發展壯大,4.5億元增資擴產
與廣東省瑪克科技有限公司不同的是,惠州市金田電氣有限公司(簡稱“金田科技”)是在龍溪發展成長起來的。目前,該公司已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廣東省瑪克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忙著趕制訂單。
“公司是制造類企業,我們的發展是不斷創新成長的過程。”該公司總經理陳海冰介紹,金田科技創建于2002年10月(前身是永翔電子),原來是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2011年后開始轉型升級,主動放棄了原來的變壓器線圈項目,現主要生產工業自動化系列產品,包括變頻器、伺服驅動器、永磁同步電機、水泵控制器、軟啟動器等產品。
“公司每年都會拿出產值的4%來進行產品研發。”陳海冰說,正是有了科研力量的支持,公司產品在業界有口皆碑,公司因此不斷地發展壯大。2023年,該公司增資擴產,到位于龍溪街道的博羅縣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拿地,投資建設金田電氣工業自動化產品生產基地項目。該項目總投資4.5億元,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年產值達8.5億元,稅收3500萬元。
目前,該項目在抓緊推進,力爭明年投產。屆時,該公司現有的三個廠區都會搬到新廠房,公司的永磁電機生產也將迎來一個大的增長期。金田科技在龍溪發展多年,見證了龍溪街道的發展。公司的增資擴產,是該公司與龍溪街道的二次聯姻。陳海冰說,龍溪街道不僅區位和交通優勢明顯,而且營商環境優越,政府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各類貼心服務,“這是公司選擇在龍溪增資擴產的主要原因。”
五行動優化營商環境
實體經濟是鎮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如今,走進龍溪街道,只見這里工業廠房林立,廠房內生產線忙而有序。在鎮域經濟發展中,龍溪街道堅持制造業當家,做優做強企業,持續推動產業轉型提級發展。如今,龍溪街道既有隆發、得勝電子等傳統優勢企業,逐步形成了電子信息、制鞋、電動車和環保等支柱產業,也有新晉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成長型優質企業。
優良的營商環境,為企業拼生產、謀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營商環境沒有最優,只有更優。在營商環境提升方面,龍溪街道緊扣企業需求,精準開展“數字賦能”政務服務提質行動、行政審批提速提效行動、“惠企助企”拓展行動、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行動、營商環境執紀監督等五大行動,打造項目建設一體化服務平臺。尤其是近年來,龍溪街道負責人及工作人員定期走訪企業,傾聽企業心聲,主動為企業紓困解憂,努力為企業辦好“圍墻外的事”。
今年,龍溪街道將繼續聚焦營商環境提升,通過更貼心、高效的服務,讓企業心無旁騖地抓發展,讓落戶項目加快動工、投產、見效益,讓已投產企業更有信心,從而加快構建更具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接下來,龍溪街道將建立常態化的企業走訪機制,定期深入轄區內各工業企業,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收集企業面臨的困難和訴求,及時協調解決問題,確保企業生產運營順暢,全力保障工業產值的穩定產出,力爭達成全年工業總產值230億目標。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通訊員龍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