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公莊鎮陂頭神村農文旅融合綻活力
項目落下去 荷包鼓起來
“媽媽,在石頭上畫畫好好玩呀!”每逢周末或節假日,博羅縣公莊鎮陂頭神村都會迎來一波親子游玩小高潮,家長帶著孩子前往賞田園風光、體驗農耕樂趣。這是“百千萬工程”在陂頭神村走深走實的真實寫照,鄉村旅游已逐漸成為陂頭神村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近年來,陂頭神村以“百千萬工程”為總抓手,通過農文旅融合激活振興“新引擎”,推動鄉村產業不斷向前發展,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潛力,村集體收入實現穩步增長,從2023年的43萬元躍升至2024年的57萬元。
游人在陂頭神村游玩。(資料圖片)
資源優勢轉為農文旅產業
陂頭神在公莊河畔,土地資源豐富,田園風光優美。如何將這些資源優勢變成發展優勢?該村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多次深入調研,并充分考慮村情民意,明確了以農文旅融合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方向,因地制宜謀劃了一系列產業發展項目清單。
“公莊朋友圈”生態旅游項目就是其中之一。該項目集生態、健康、休閑、親子、農耕等于一體,自開業以來受到游人的喜愛。每到周末或節假日,這里總是人氣旺盛,帶動陂頭神村的鄉村旅游熱了起來。該生態鄉村旅游項目的運營發展,不僅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也為村民提供了“家門口”就業崗位。項目建成營業后,還帶動周邊的餐飲、民宿等行業發展,帶旺了更多鄉村旅游行業。如今,村里的農家樂多了起來,村民錢包也鼓了起來。
農文旅融合是陂頭神村產業發展的一大亮點,更是該村在產業發展的有益探索。該村大力開展綠美行動,見縫插綠種植樹木,打造了6.5公里環村綠道,構成完整的綠色生態路線;將歷史遺跡八甲神紀念碑、御史黃大銘故居和下馬石、吉水圍古村落、春秋古編鐘廣場等串聯起來,連成了一條“古色”路線,成為文化旅游名村訪古尋蹤的人文之路;連接博東縣政府舊址、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三支隊司令部舊址、楊梅水戰斗遺址等紅色景點,形成一條紅色旅游路線……除了“公莊朋友圈”外,該村依托豐富的文化資源、紅色資源和生態資源,成功打造了“古色”“紅色”“綠色”多色旅游路線,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游玩,極大推動了村里的產業發展。
流轉學校舊址建游客中心
陂頭神村還積極推動桔子市場升級改造、生態園設備增設及亮化提升等項目,進一步豐富鄉村旅游內容,提升游客旅游體驗,為村集體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
在鄉村產業發展中,該村積極探索村企共建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引進木制加工廠、龍眼休閑公園等項目。這些項目的落戶發展,不僅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也為村集體帶來穩定的收入來源。陂頭神村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落實,通過推廣綠色農業、生態旅游等環保產業模式,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
目前,該村正計劃流轉公莊一中舊址建設游客中心,建設大瀝編鐘遺址公園等項目,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旅游產業鏈。同時,計劃對示范路進行延伸亮化、建設農副產品特產店,進一步提升村莊的整體品質和競爭力,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目標。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通訊員公莊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