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博羅車村探索實施村級資源資產“統租統管”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村集體收入大增 村民就業路拓寬
資產和資源是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關鍵要素,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在博羅縣泰美鎮車村村,一場以“統租統管”為核心的農村改革正悄然改變著鄉村面貌。
2022年以來,通過整合零散土地資源、盤活閑置資產,車村成功將360多畝撂荒地改造為供銷農場,實現村集體經濟和村民“雙增收”。以此為“試驗田”,車村在上級部門支持下,去年底在全市率先探索實施村級資源資產“統租統管”(統一核算)改革,通過系統性機制創新,有效整合資源、激活資產、升級產業、優化治理,村集體經濟收入今年有望突破100萬元,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車村路徑”。
創新探索
村經濟聯合社對村級資源資產實行“統租統管”
剛收了豇豆,又忙著育秧……走進博羅縣泰美鎮車村供銷農場,田野里一派繁忙景象。難以想象的是,這片360多畝的農田在2022年以前還是碎片化的半撂荒地。
“以前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只有少數種植大戶在耕作,不少土地半撂荒,既影響村容,又浪費資源。”車村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車碧鋒回憶道。早在2019年,他就開始籌劃盤活土地,帶領村干部統計村內連片撂荒地情況。
博羅縣泰美鎮車村村育秧大棚內秧苗長勢良好。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2022年初,機會來了。泰美鎮與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簽署鄉村振興戰略協議,雙方就建設供銷農場專業合作社等達成六項合作。憑借連片耕地優勢,車村成功爭取到供銷農場蔬菜專業合作社項目落戶。
車碧鋒介紹,供銷農場采取“龍頭企業+基層供銷社+村集體+小農戶”的村企合作模式。目前,村集體每年可獲得17.25萬元分紅,農戶則可獲得租金+固定分紅約1200元/畝。如果農戶在基地工作,還有工資收入。
“家里的1畝地租出一年有1200元,我在農場干活,每天能掙150元,如果農忙時節加班一個月能拿到五六千元。”村民朱招群的話語里滿是獲得感,“一年收入好幾萬元,自己手里有錢,心里也踏實。”
土地活則產業興。針對此前土地碎片化嚴重,由村民小組分散發包,存在規模效益低、管理難度大、產業整合難等問題,去年底車村在上級部門支持下,率先在全市探索村級資源資產“統租統管”(統一核算)改革,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博羅縣為此建立縣鎮村三級聯動機制:縣級統籌制定標準,重點培訓清產核資、并賬操作等關鍵環節;鎮級“一村一策”精準指導,確保改革穩步推進;村級負責政策宣傳、民意收集、協議簽訂等具體工作,讓改革紅利惠及村民。
“村經濟聯合社與村民小組簽訂《預流轉協議》,未引進項目時不分配收益;對已出租、發包的資源資產,則簽訂《三方補充協議》確保權責平穩過渡。”車碧鋒介紹,如今,通過使用權、經營權、管理權、收益分配權“四權統一”,村經濟聯合社實現資源資產的統一流轉、統一經營、統一收益、統一核算。
筑巢引鳳
堅持招商選資,引進優質項目帶動鄉村發展
沉甸甸的稻穗低垂著,層層稻浪隨風起伏……車村115畝連片稻田即將迎來豐收,這正是“統租統管”改革成效的生動寫照。
去年底,車村經濟聯合社將整合的115畝耕地整體出租給企業,種植紅蔥、水稻、玉米等農作物。今年初又投入15萬元升級農田基礎設施,安裝水肥一體化系統,既提升了生產效率,又實現了土地增值。
“明年土地租金預計將提高到每畝1200元以上。”車碧鋒表示,目前已有多個農業企業和種植大戶前來咨詢租地事宜,“我們將按照市場化原則,選擇最優的承租方。”
目前,車村通過“統租統管”改革,有效盤活耕地1850畝、園地1500畝、山地5000畝及養殖水面300多畝,為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盤活土地資源的同時,車村還注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該村深入挖掘明代御史車邦佑的“忠孝廉”精神,對太昌炮樓、車氏宗祠等歷史建筑進行修繕保護,并對周邊池塘、閑置用地等進行統籌謀劃,精心打造“御史文化園”和“新時代家風家教廉潔文化園”。
依托土地資源和文化優勢,車村吸引了多個意向投資項目。其中,一個占地180畝的文旅綜合體項目即將落地,建設花海、民宿、餐飲、汽車營地、親子研學等業態,預計可提供100多個就業崗位,“不僅帶動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增收,還將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發展。”
“‘統租統管’改革為村企合作提供了更好的平臺。”車碧鋒介紹,該模式能為引進項目提供政策、資金和技術支持,既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也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
車村村書院嶺村民小組組長車海明對“統租統管”充滿期待。“我們小組有一個占地21畝的廢棄紅磚廠,一直沒有盤活起來。”車海明說,實行“統租統管”后,在政策支持下,完善了相關手續,吸引了多個工業項目前來咨詢,“希望能引進優質項目,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益。”
車碧鋒將“統租統管”改革形象地比作“筑巢引鳳”,并強調堅持“招商選資”原則,重點選擇最適合村莊發展需求、最能帶動村民增收的優質項目。
實行“統租統管”后,如何確保村民收益?“我們實行的是雙軌分配機制。”車碧鋒介紹,對存量資源收益按既定方案分配;對改革新增收益,在保障村民分紅的同時,提取部分作為發展基金用于產業培育,形成可持續的“造血”機制,激發農村經濟內生動力。
“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60萬元,今年有望突破100萬元。”車碧鋒信心滿滿。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實習生張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