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清河道美環境 滅蚊蟲除隱患
博羅羅陽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為契機筑牢蚊媒傳染病防控屏障,破解保寧橋河涌區域治理難題
“現在河涌的雜草、雜樹都被清理了,沿線整潔,蚊蟲少了,我們住在這邊也更舒服了。”看著整治后的保寧橋河涌區域,家住博羅縣羅陽街道觀背村的羅進發難掩喜悅。
連日來,羅陽街道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為契機,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黨群聯動,在“護河+防蚊”上雙線發力,不僅從源頭上消除蚊蟲孳生環境,筑牢了蚊媒傳染病防控屏障,還破解了保寧橋河涌區域治理難題,改善了河涌沿線人居環境。
整治后的保寧橋河涌區域沿河已騰出兩岸各5米的河岸空間。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破解治理難題,展現河涌新貌
保寧橋河涌是榕溪瀝的一部分,從縣城商業西街流經觀背村、水西村,全長約800米。此前,河涌內水生植物茂盛,漂浮著水浮蓮及枯枝等雜物,兩岸還生長著雜草、雜樹,容易孳生蚊蟲。整治清理該河涌區域,成為防蚊滅蚊的一大關鍵。
水西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敬肖介紹,由于河涌兩岸民房密集,挖掘機、運輸車等機械難以進入,成為了擺在整治工作面前的首要難題。“沒路走,那就開路!”楊敬肖介紹,為了推動整治,水西村、觀背村積極配合縣直部門及街道的黨員干部,上門入戶宣傳動員,“僅用2天就做通沿線居民的思想工作,為全面開展整治工作掃清障礙。”
群眾的理解支持讓整治工作得以順利鋪開。一時間,河涌沿線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挖掘機伸展長臂清理河岸雜樹,運輸車往來穿梭清運垃圾雜物,黨群同心忙碌在環境衛生整治一線。整治過程中,羅陽街道采用機械與人工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對兩岸圍墻、簡易棚、雜樹等進行清拆清理,騰出各5米的河岸空間;另一方面組織人員對河道內垃圾、漂浮物等進行全面清理,并安排車輛及時清運。
據統計,8月16日以來,羅陽街道共投入挖掘機、車輛100多臺次,整治清除沿線大小棚類60多個、圍墻50多段,修剪清理綠植6000余棵。羅陽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階段性整治目標已基本完成,蚊蟲孳生的“重災區”得到有效治理,營造了更舒適宜人的人居環境,“接下來我們還計劃美化兩岸環境,打造綠美廊道,讓這里成為群眾的休閑活動空間。”
多方聯動防控,筑牢防護屏障
河涌環境的煥新為防蚊滅蚊打下堅實基礎,而全方位的系統防控,則進一步織密守護群眾健康的防護網。連日來,羅陽街道同步掀起“專業消殺+環境整治+全民參與”的防蚊滅蚊熱潮,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防控格局,織密織緊防控網絡,全力守護群眾健康安全。
8月16日至17日,羅陽街道800多名黨員干部聯合縣直部門派出的560多名黨員干部,在觀背村、水西村等地開展愛國衛生行動。廣大黨員干部帶領群眾清理戶外盆罐積水、清掃垃圾雜物,從源頭減少蚊蟲孳生條件;黨員干部、志愿者入戶宣傳防蚊知識,派發宣傳資料、蚊香,指導群眾科學滅蚊,切實提升群眾自我防護意識。
為強化防控效果,羅陽街道此前組建了29個消殺滅蚊網格組,重點對觀背村、水西村、西區社區等區域實施“煙霧消殺+滯留噴灑+孳生地清理”,全方位清剿蚊蟲孳生地,最大程度降低蚊蟲密度,從源頭上阻斷傳播鏈條。
接下來,羅陽街道將持續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織密防控網絡,鞏固蚊媒傳染病防控屏障。同時,強化河道常態化巡查與水域環境治理,雙管齊下守護群眾健康安全,不斷優化人居環境,提升群眾獲得感。
惠州日報記者朱麗婷 通訊員羅陽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