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坡文化為魂 “新宋風”建筑為體
顯崗驛站·過云山居民宿開業,致力打造復合型文旅空間
8月27日上午,位于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核心區域、地處惠州顯崗水庫畔的顯崗驛站·過云山居民宿正式開業。該項目是過云山居在廣東落戶的第一家民宿,以“新宋風”建筑為體、東坡文化為魂,深度融合在地自然與人文資源,打造集住宿、休憩、文化體驗于一體的復合型文旅空間,成為惠州推動鄉村振興、升級文旅業態的新亮點。
設計理念
山水顯宋韻,東坡樂事融入當代建筑設計
從空中俯瞰顯崗水庫畔,一組灰瓦木飾、飛檐輕翹的建筑群依山就勢,與湖光山色相映成趣。這不是仿古重建,而是一次對宋代美學與東坡精神的當代轉譯。
“我們試圖在建筑中打造東坡十六樂事之一——‘飛來家禽自語’的意境。”項目主創設計師、NEXT建筑事務所中國區負責人蔣曉飛在采訪中表示,“這六個字不僅是一種景象,更是一種心境——隨性、真實、閑適,這正是東坡文化與宋代美學中最打動現代人的部分。”
為此,設計團隊從空間、自然、文化三個維度入手:半開放庭院淺水映天,直欞窗格投下如語光影;落地明窗引景入室,水庫濤聲與林間鳥鳴成為天然聲景;廊下坐凳與廳堂琴音相融,實現“雅俗對話”。游客在此不僅能住下來,更能沉浸于一種“可觀、可感、可參與”的文化體驗中,仿佛穿越千年,與東坡的閑適精神對話。
顯崗驛站·過云山居民宿航拍。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據悉,該民宿項目自今年1月12日動工,從開工到落成歷時僅7個多月。“項目總面積約6400平方米,我們運用了定制化曲面光伏瓦、玻璃幕墻、生態修復與智慧工地等創新技術,實現提前1個月交付運營。”項目建設方代表、中建四局交投公司副總經理兼基礎設施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何曉東介紹,該項目施工過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通過多項創新技術手段,確保當地PM2.5濃度連續200天達標。
功能服務
老舊驛站煥新,形成“住宿+休閑+文化”一體化服務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的前身為一座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簡易辦公建筑,功能單一、風貌平平。如何在保留場地記憶的同時激活其新功能,成為該民宿設計的重要課題。
項目團隊選擇“尊重基底,激活場地”的策略:保留原有長勢良好的喬木作為景觀骨架,補植梅、竹等宋人喜愛的植物;將建筑主朝向轉向水庫,通過落地窗、觀景平臺等設計實現“借景入筑”。更重要的是,改造后的顯崗驛站不僅保留了水庫檢測辦公功能,更增設了休憩區、輕餐飲區、自行車維修站等便民設施,為環庫自駕、騎行的游客提供貼心服務。
而與驛站相連的過云山居民宿,則進一步豐富了業態——其民宿區擁有33間客房(包括2間親子套房、2間普通套房、16間大床房、13間標準房)、餐廳、室外泳池和劇場等設施,形成“住宿+休閑+文化”一體化的服務集群,極大提升了區域旅游接待能力。
“從近兩個月的統計數據看,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最美旅游公路沿線的民宿客流量很大,入住率明顯高于去年同期。此外,這個項目試業前也有很多人主動前來詢問,預計開業后將迎來較為可觀的客流量。”過云山居創始人、惠州市環兩山鄉村酒店產業聯合會會長李超駿介紹,該項目主要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客群,并將輻射至全國各地。隨著項目正式開業,廣大游客可通過“過云山居”微信公眾號預訂房源,更多預訂渠道將于后期公布。
文旅融合
“民宿+驛站”模式助推鄉村振興
過云山居品牌自2014年創立以來,始終致力于通過高端民宿運營推動鄉村發展。顯崗項目是其首次嘗試“民宿+驛站”模式,旨在通過功能復合、文化賦能,提升區域文旅服務能力。
業內人士認為,此類項目通過設計賦能、文化注入與運營創新,為鄉村旅游提供了從“單一住宿”向“體驗目的地”轉型的范例,也為廣東乃至全國的鄉村振興實踐提供了新思路。
“過云山居的開業是惠州文旅產業發展的一件重要事情。市產投集團和環兩山公司以‘路衍經濟’為引擎,將交通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為博羅文旅經濟發展開辟了新賽道。”博羅縣文廣旅體局副局長謝文山認為,該項目展現了生態智慧,將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感受“慢旅游”的魅力。
惠州市環兩山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譚煥兒介紹,作為該公司首個運營項目,公司將以“路衍經濟帶”為藍圖,將驛站功能與民宿體驗深度融合。通過引入過云山居的專業運營團隊,結合本地“賞心十六樂事”文化場景,致力將過云山居打造成大灣區文旅新標桿。
“隨著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最美旅游公路全面貫通,以及沿線驛站正式啟用,鄉村振興正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李超駿表示,最美旅游公路不僅打通了交通脈絡,更通過16個主題驛站和5個藝術裝置的布局,悄然提升著鄉村的審美與文化內涵。他指出,沿線如博羅縣橫河鎮郭前村等村莊面貌煥然一新,越來越多村民主動對接文旅項目,踴躍咨詢民宿打造、店鋪設計等事宜,“目前我們已招募十余名本地員工,將持續招募至約30人,并為他們提供管家服務、接待禮儀等系統培訓,切實助力本土人才成長。”
隨著開業儀式的落幕,首批游客已漫步在建筑之中,透過宋式花窗欣賞湖光山色,在廊下茶座細品東坡文化。這一從老舊驛站蛻變而成的大灣區文旅新地標,正在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傳統與現代的文化橋梁,為惠州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惠州日報記者游璇鈺 陳春惠 通訊員林承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