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兩臺自動駕駛卡車安全運貨超100天
成為中海石油(惠州)物流有限公司基地“王牌車隊”,破解港口作業難題
陽春三月,位于大亞灣石化區的中海石油(惠州)物流有限公司基地(下稱“海油發展物流惠州基地”)碼頭碧波蕩漾,海鳥不時飛過,幾艘輪船停靠在碼頭等待裝卸貨。在作業區,只見一輛白色的自動駕駛電動卡車滿載貨物,按既定路線正從一個出貨點運往下一個卸貨點。
2022年11月1日,海油發展物流惠州基地兩臺自動駕駛電動卡車正式投入運營,這是自動駕駛技術在件雜貨碼頭全國首次應用,也標志著海油發展物流惠州基地智能化水平進入一個新階段。截至目前,這兩臺自動駕駛電動卡車已常態化安全運行超100天,成為海油發展物流惠州基地的“王牌車隊”。
自動駕駛電動卡車在運送貨物。
實現厘米級精準定位,極大提升作業精度與駕駛安全性
中海油旗下海油發展物流惠州基地是國內最先進的海上石油后勤服務保障基地。近年來,該基地持續推動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技術應用,通過科技賦能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對比標準化流程作業的集裝箱港口與干散貨碼頭,該基地是極具企業特色的非標作業港口,作業流程與要素復雜、各個作業環節關聯度大、系統協調難度高,因此很難利用一般的自動化工藝實現快速、高效的智能化升級。
基于此,海油發展物流惠州基地與合作方針對基地內的具體工作場景,通過大量研究,量身定制了基于全棧的“AiTrucker”L4級自動駕駛系統。2022年11月1日,全國首個非標作業件雜貨碼頭自動駕駛項目在該基地正式開啟常態化運營,2臺自動駕駛電動卡車成為基地運輸隊伍中的重要成員。
從外觀上看,自動駕駛電動卡車與普通卡車似乎沒有多大區別,但全身科技裝配讓它變得更加“聰明”:在基地作業過程中,AiTrucker就是駕馭卡車的人工智能虛擬司機,它通過車身搭載的激光雷達、智能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感知定位系統,感知周邊環境與障礙物,結合多傳感器融合算法,有效解決了駕駛盲區大、駕駛環境多變、障礙物識別以及終端設備交互等難題。同時,AiTrucker結合高精度地圖與GNSS、慣導、激光雷達、智能攝像頭等多傳感器融合數據,幫助自動駕駛卡車實現厘米級精準定位,極大提升了作業精度與駕駛安全性。
“有了精準定位、5G技術的加持,自動駕駛比人工駕駛更安全!敝泻J停ɑ葜荩┪锪饔邢薰拘畔⒐こ處煆堼堼埮e例說,在海油發展物流惠州基地內,大卡車通過一個U型彎,往往要進退數次才能通過,而且在車來人往中,司機即使精神高度集中,也很難避免所有“危險”因素。而AiTrucker自動駕駛技術能通過各種先進的傳感器實時躲避各類危險因素,還可以精確計算出最快的通過方式,高效又安全。
承擔整個基地70%出貨量
在海油發展物流惠州基地繁忙的作業區里,兩臺自動駕駛電動卡車在自己規定的路線上有條不紊地來回運輸、裝卸物資,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
海油發展物流惠州基地生產指揮中心主任張成介紹,基地共有22個卸貨點,兩臺自動駕駛卡車的固定運輸路線長約1公里!安僮髡咧苯釉谙到y設置好目標任務點,它就可以自動計算最優路徑,裝好貨物后自動駕駛到卸貨點!睆埑烧f,兩臺自動駕駛電動卡車負責的兩個出貨點出貨量較大,約占整個基地的70%。兩位“老司機”上崗以來,每天運行14~20趟次。
為了確保安全運行,兩臺自動駕駛電動卡車上各配有一名安全員。“這個家伙配備各種高科技傳感器,比人看得精準多了,我們主要在駕駛艙里負責‘監督’它運行,輕松多了!卑踩珕T何廣興說。
除了自動駕駛,兩臺自動駕駛電動卡車還可以遠程駕駛和人工駕駛。在海油發展物流惠州基地生產指揮中心有一套自動駕駛系統,坐上自動駕駛座艙即可對正在作業區的自動駕駛電動卡車進行遠程操控。
海油發展物流惠州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動駕駛電動卡車極大提升了基地水平運輸作業效率,保障基地運營安全,緩解用工緊張與勞動強度,實現基地節能減排,降低運營管理成本,為基地及上下游產業鏈帶來可觀的經濟社會效益,并將打造出符合海洋石油產業的“中海油方案”。下一步,該技術將逐漸在中海油能源物流有限公司下屬各基地和碼頭開展推廣應用,推動裝卸車作業、水平運輸環節全鏈條自動化發展。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歐陽德輝 通訊員賴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