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西區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
積極盤活新興產業園北區土地資源加快建設超千億級現代產業集群
“我們正著力從產業發展、社會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等方面入手,持續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日前,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一把手”訪談活動中,西區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黃暢說。
大亞灣西區街道地處大亞灣西部,毗鄰深圳,是大亞灣打造千億級新興產業園的主陣地。近年來,隨著西區街道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西區街道黨工委以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為落腳點,著力從產業發展、社會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等方面入手,助推大亞灣開發區高質量發展。
大亞灣西區街道企業林立。惠州日報記者張宇琪 攝
探索“和美網格”治理新路徑
目前,大亞灣凱南廣場小區正逐步推進三期小區啟動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加裝工程。這是該小區采用“物業牽頭、居民自治、社區指導”啟動的第三個居住環境提升改造工程。“社區參與進來為我們解決難題,我們只管提出自己對提升生活品質的想法。”該小區業主謝先生說。
在西區街道,采用“黨建引領、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居民自治”基層治理新模式遠不止這些。近年來,西區街道深入探索“和美網格”治理新路徑,培育老畬村、新聯社區社會治理示范點,以點帶面,撬動“黨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全面開花結果。
昔日“臟亂差”警情多發地蛻變成全區社會治理示范點。2020年,老畬村三大屋村民小組與新聯社區相繼創新推出村莊管理“小區化”與“大數據+”智慧新聯治理模式,破解了流動人口管理難點。目前,三大屋村民小組實現警情86.7%的大幅度下降,新聯社區集體經濟實現從零到300萬元的新突破,為轄區其它村(社區)提高基層治理能力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如龍光社區以“新灣人新原鄉”為目標搭建五級議事平臺、塘尾村以朱子文化為依托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德治“新名片”等,多條“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基層治理新路徑正在西區生根發芽。
西區街道正以“和美網格”治理為抓手,建立“街道、村(社區)、村民小組(小區)、樓棟”四級閉環調處工作機制,持續提煉各類先進做法,因地制宜推進綜合整治工作站建設工作,讓“先行者之燈”點亮西區千家萬戶。
塘尾村依托朱子文化營造文明鄉風。惠州日報記者張宇琪 攝
完善基礎設施,推動產業發展
目前,西區街道正緊緊圍繞黨建引領的主線,持續通過“抓建設優品質,提升城市綜合功能”與“抓土地增效益,促進產業發展”兩大方向提升居民幸福感,讓更多生活在西區的居民愛上這座城,戀上這個家。
一方面,西區街道加快推進如龍山五路上田安置區、東聯新溪村回撥地周邊配套道路、上田村民小組雨污分流整治、兒童公園停車樓以及歡洋苑、喜洋苑、明珠花園、吉祥大廈等老舊小區改造等各類市政建設項目、民生工程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實施塘尾村108村道、928村道提升改造工程以及塘尾村朱古石村莊、樟浦大元背村莊等環境提升改造工程,提檔升級農村基礎設施,謀劃開展特色精品村建設和鄉村風貌示范帶建設工作,讓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成為美麗鄉村最動人的風景。
另一方面,積極盤活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北區土地資源,助力效益更優、動力更強的超千億級現代產業集群加速建成。記者了解到,新興產業園區是我市重點規劃的七大千億級產業園區之一。目前,西區街道正依托深圳坪山河創業技術產業帶,有機串聯起產業園南、北兩大區域,力爭打造出效益更優、動力更強的超千億級現代產業集群。“土地資源是激發產業園區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們正通過‘一地一策’和‘黨建+項目’等模式,全面盤活已開發完畢的新興產業園北區土地資源。”黃暢說,園區將聚焦主導產業及未來發展方向,為大亞灣加快高新技術型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現有優質企業規模提供土地保障。此外,新興產業園的發展將為更多留在大亞灣發展或計劃來大亞灣發展的人才提供更好的就業機會。
惠州日報記者黃旭新 通訊員李銳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