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區管委會財政國資金融局算好“三本賬”服務全區高質量發展
力爭2025年底區屬企業資產突破400億
當前,大亞灣開發區正聚焦高質量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和全力打造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三張工作清單”抓落實,區管委會財政國資金融局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總結歸納并深入實施“1+2+3”工作要點,推動國資國企充分發揮“第二財政”作用,算好財政“三本賬”,服務全區高質量發展。
日前,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一把手”訪談活動中,區管委會財政國資金融局黨組書記、局長闕光虎表示,到2025年底,力爭實現區屬企業資產總規模突破400億元,營收總規模突破65億元,凈利潤突破3億元,形成2家以上資產超100億元的企業,力爭推動1家企業上市。
惠州軟件園項目效果圖(翻拍)。
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國資國企
以學鑄魂,實干為要。闕光虎表示,區管委會財政國資金融局將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作為促進各項工作落實的重要抓手,加強統籌兼顧,把主題教育同貫徹落實區管委會“三張工作清單”“五大行動方向”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同深化預算管理改革、強化數字財政應用支撐、國資國企提質增效、金融改革創新發展等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實打實地干。
6月6日,大亞灣科創·惠州軟件園和大亞灣科創園產業孵化器配套工程項目(人才大廈項目)開工儀式舉行。這兩個項目均是大亞灣區屬國企——大亞灣科創集團有限公司的重點建設項目,建成后將為大亞灣招商引資和人才引進提供優質載體,形成集研發、生產、展示和服務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項目的接連落地進一步壯大了大亞灣開發區國有資本,帶動全區經濟快速增長。“我們積極推動國資國企充分發揮‘第二財政’作用,讓區屬國有企業在服務和融入大亞灣新發展格局中,不斷做強做優做大。”闕光虎表示,特別是在服務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建設、服務開發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服務開發區打造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在產業園開發建設、城市品質提升、科技創新等領域,引導區屬國有企業發揮“先鋒官”“主力軍”作用。
具體而言,區管委會財政國資金融局積極引導區屬國有企業通過新建、收并購、合作等模式,提升國有資本在石化區公共配套中的主導地位,并鼓勵國企走出大亞灣,在沿海石化區拓展發展空間,打造大亞灣公共配套服務品牌。大亞灣開發區正深度參與惠州港建設,該局推動國企搶抓港口新一輪發展機遇,加大資源資產整合力度,深度參與惠州港從產業港向貿易港、產業港并重轉型發展,全力做好“港產城”融合發展文章。
在民生基礎項目中,在新興產業園中,在鄉村振興中,也處處涌動著活躍的國有資本。該局支持國企主導民生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大亞灣綜合文化創意園、淡澳河生態廊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興產業園南區(塘橫片區)開發建設,探索國企與村民小組合作主導園區開發、建設、運營的新模式,盤活村民小組工業留用地,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今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超70%用于民生事業
大項目帶動大產業,大產業支撐大發展。區管委會財政國資金融局精準算好“發展賬”,持續做大財政收入“蛋糕”。圍繞市委、市政府賦予大亞灣高質量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和國內一流開發區的戰略定位,組織實施加力提效的財政政策,支持高標準建設千億級新興產業園,全力服務埃克森美孚、中海殼牌三期和恒力石化PTA等大項目建設,持續優化完善石化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提升園區綜合管理水平,助力大亞灣開發區加快發展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夯實財政未來增收根基。
大亞灣開發區2023年工作報告提出,讓所有在大亞灣生活工作的人愛上這座城,戀上這個家。為助力大亞灣開發區精雕細琢提升城市品位,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該局算好“民生賬”,傾力打造民生財政。闕光虎表示,在補齊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民生短板,突出加大對大亞灣開發區公共服務補缺性規劃建設項目的財力投入,重點支持“一場一公園,兩館三廊道”建設,今年繼續把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事業。今年1~5月,大亞灣開發區的民生支出累計完成23.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的74.3%。
與此同時,區財政局精心算好“平衡賬”,不斷提升財政資源統籌保障能力。一方面是加大對上級債券資金、上級補助資金的爭取力度。今年上半年,大亞灣開發區爭取到地方政府新增債券10億元,有力保障了全區醫療衛生、產業園區等領域的重點項目建設。另一方面是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進一步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壓減部門支出和“三公”經費,把好支出關口,兜牢兜實“三保”底線。強化對預算單位的日常監管,精打細算、務求績效,力爭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同時,嚴密防范財政運行、債務、金融等領域風險,充分發揮財會監督作用,保障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曾靜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