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區應急管理局一體化推進安全監管和應急救援工作
石化區設立安全應急中心
全面整合應急救援資源,一體化推進安全監管和應急救援工作,切實推動建立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防災、減災、救災和急、難、險、重突發公共事件處置體系……日前,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一把手”訪談活動中,大亞灣開發區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楊陽介紹,近年來,該局聚焦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任務,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持續提升自然災害防治水平,為大亞灣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
大亞灣石化區。
項目安全準入評估實行“一票否決”
“經濟發展永遠不能以突破安全紅線為代價,哪怕企業綜合實力再好,項目產值再高,也沒有任何情面可講……”日前,在聚碳酸酯化工項目投資項目評估會上,一企業申請在大亞灣石化區投資68億元、產值約90億元的聚碳酸酯化工項目,因不符合該區安全準入要求而遭到婉拒。
這是大亞灣開發區落實項目安全準入評估“一票否決”制度的一個例子,也是該區堅守底線思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生動寫照。近年來,大亞灣開發區應急管理局堅持把安全生產工作抓在平常、嚴在經常、融入日常,通過指導危險化學品企業全面開展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在石化區設立安全應急中心,配置化工專業監管人員,組建區安委辦專家室,并成立督查中隊,形成本土化安全生產輔助監管專業團隊,為安全生產提供專業長久的問診把脈式服務等形式,全力護航大亞灣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區應急管理局在深入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安全管理的基礎上,持續壓緊壓實企業主體責任,重點抓住企業負責人和一線員工兩個“關鍵少數”,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抓嚴管安全生產每個環節、每個節點,嚴格落實閉環管理要求,全力構建起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消除的工作鏈條,切實把風險隱患消除在事故發生之前。
加快健全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應急管理體制
近年來,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惠州隊成功有效處置跨省、跨市及區內外142起應急救援及搶險救災任務,其中在福建騰龍芳烴爆炸事故中,該隊使用的72米高噴消防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救援作用,得到國家應急管理部及廣東省應急管理廳的高度認可和表揚。
大亞灣開發區應急管理局將在國家、省、市應急管理部門的有關部署指導下,全面對標“全災種、大應急”要求,加快健全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深化應急預案、應急指揮、應急救援三大體系建設,夯實應急管理基層基礎,全面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統籌協調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公共安全問題,把應急管理貫穿到公共安全治理的各領域全過程,這對應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楊陽說,接下來,區應急管理局將繼續練好安全預防基本功,抓好安全生產基本盤,下好應急管理一盤棋,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形成安全生產工作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格局,確保全區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石化區入選全國智慧化工園區名錄
當前,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數字化已成為重塑競爭格局的關鍵變量。面對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時代潮流,區應急管理局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推動應急管理從信息化起家向數字化、智慧化當家轉型。去年12月,大亞灣石化園區順利通過智慧化工園區專家評審會,入選全國智慧化工園區名錄。
“大亞灣‘智慧園區’平臺圍繞‘通’做了系統的規劃工作,把園區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設計。”楊陽介紹,為打造一個具有深度感知、全面互聯、智能高效、持續卓越的智慧化工園區,全面提升園區安全水平,該局著眼于大安全、大應急、大減災格局,大力開展安全應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推進各級各部門數據應接盡接,逐步實現自然災害類、安全生產類感知數據的匯聚和融合,形成“應急一張圖”,構建科學決策輔助支撐體系,提高全區應急風險預警處置能力。
接下來,該局將全力做好“工業互聯網+危化安全生產”“危險化學品雙重預防體系”“智慧園區”等三項試點建設項目,深化“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落實,推動危險化學品重點企業按期完成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平臺建設,推進工貿重點企業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加快高危行業領域“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依靠信息技術、融合技術的運用,解決“看不到、聽不見”的問題。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黃旭新 張宇琪 通訊員刁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