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4座水庫維修加固
為魷魚灣水庫、龍尾山水庫、格木洞水庫和畬禾坑水庫,將于明年汛期前完工
工人緊鑼密鼓施工。
魷魚灣水庫維修加固現場。 本組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攝
惠州日報訊 (記者匡湘鄂)冬季是河湖枯水期,正是水利工程冬修養護的黃金期。為落實“百千萬工程”建設,加快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大亞灣開發區掀起冬修水利熱潮。魷魚灣水庫、龍尾山水庫、格木洞水庫、畬禾坑水庫等4座水庫維修加固工程建設正酣,工人們正緊鑼密鼓施工,確保工程建設能夠按時按質順利完成,更好地保障水庫安全運行和效益發揮。
日前,記者走訪位于霞涌的魷魚灣水庫看到,原本寬闊的水面已下降許多,露出些許河床。堤壩上,工人們正操作機械進行鉆孔充填灌漿。群山環繞的魷魚灣水庫景色宜人,建成于1969年12月,原設計功能為灌溉農田,近年來增加了生產生活供水任務,目前是一座以灌溉、供水為主的綜合運用小(1)型水庫。水庫下游有霞涌、霞新、義聯、新村4個行政村。
“水庫于2008年進行過除險加固。為保證水庫正常運行,我們結合安全鑒定結論與建議以及現場查勘發現的問題,對魷魚灣水庫進行維修加固。”項目現場負責人介紹,工程內容主要包括對水庫大壩進行充填灌漿、拆除重建溢洪道堰頂和增設安全監測設施等。
畬禾坑水庫同樣進入枯水期,水位低下。水庫溢洪道里,工人們正搭建新的人行橋。該水庫屬于小(1)型水庫工程,但因水庫下游為石化工業區,防護特別重要。據介紹,該水庫維修加固工程內容主要包括對大壩后坡雜草灌木進行清理,重新鋪設草皮護坡;拆除重建溢洪道人行橋;更換輸水涵管進口閘門、門槽及出口閘閥;增設安全監測設施等。
位于澳頭街道媽廟村的龍尾山水庫于1970年建成,水庫原設計功能為防洪和灌溉。隨著經濟發展,農田轉變為工業園區,水庫功能也轉變為供水,目前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為主的綜合運用小(1)型水庫。該水庫維修加固工程主要包括對主壩上下游坡面局部不平整、排水溝部位進行修補;拆除重建溢洪道控制段擋墻,拆除重建進口段擋墻;拆除原輸水涵管進水口及啟閉機房,新建放水塔及人行橋;增設安全監測設施等。
格木洞水庫也是一座小(1)型水庫工程。維修加固工程內容主要包括對壩頂人行道進行加高擴寬;對大壩壩基進行單排帷幕灌漿,并在大壩上游側壩腳設置C20砼壓重平臺;拆除重建溢洪道人行橋,拆除重建溢洪道堰體,并對泄槽擋墻進行加固;拆除現狀啟閉機房,新建塔式進水口;新建進庫公路,新建上壩公路;增設安全監測設施等。
“這4座水庫的維修加固工程完成后,水庫灌溉、供水及防洪能力將得到提升,更好地保護下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大亞灣開發區社會事務管理局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魷魚灣水庫維修加固工程已完成總進度約56%,龍尾山水庫維修加固工程完成總進度約20%,畬禾坑水庫維修加固工程完成總進度約35%,格木洞水庫維修加固工程正在開展清表工作。這4座水庫維修加固工程將在2024年汛期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