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羅育青談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力爭全年新登記經營主體突破1萬戶
日前,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權威訪談活動走進大亞灣開發區管委會市場監督管理局,該局黨組書記、局長羅育青表示,當前,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圍繞“優化營商環境”“筑牢安全底線”和“推進知識產權和質量強區建設”等方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助力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企業信息變更納入“一網通辦”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深入破除市場準入壁壘”。近年來,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持續推進“證照分離”改革,推行行政許可告知承諾制,推動市場監管領域行政許可便利化、規范化。“這兩項舉措改變了企業及個體經營戶辦事流程繁瑣、行政審批復雜的局面,使得大家可以先拿到營業執照經營一般項目,再根據需求逐步辦理相關的許可證,大大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效率。”羅育青說,截至今年9月,全區新增市場主體8347家,其中企業新增3973家,同比增長16.76%;新增個體工商戶4374家,同比增長14.68%。
“為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貼心的政務服務,力爭2024年全年累計新登記經營主體突破1萬戶。”羅育青說,今年,他們還將企業名稱、住所、注冊資本、經營范圍等信息變更納入“一網通辦”業務范圍;同時,對新開辦企業贈送印章,實現開辦企業零成本。新設立企業開設對公賬戶,銀行免費送印章服務,辦理開辦企業各環節無須支付任何費用,進一步減輕了企業負擔。
同時,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和監管制度作為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全力推進市場主體年報工作,實現年報率連續3年領跑全市各縣(區)。一方面,規范有序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累計收集部門檢查計劃94個,跨部門檢查計劃34個,累計抽取檢查對象1274家次,檢查516家次,公示492家次,開展跨部門檢查計劃4個,檢查企業12家次;另一方面,全力落實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信息“雙公示”工作,截至9月底,上傳雙公示行政處罰信息429條,行政許可信息1893條,做到在“雙公示”數據占全區80%以上的情況下,常態保持無逾期率及無錯誤率“雙百”。
落實好藥品質量安全風險會商制度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完善食品藥品安全責任體系。”今年,大亞灣開發區在解決部門協同機制存在監管短板的基礎上,推動藥品質量安全風險會商制度落實,實現了既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干擾,同時提升執法工作效率和科學性的目標。
“我們每季度都會聯合各食藥安委成員單位召開風險研判會議,結合日常監管、投訴舉報、輿情監測等情況,綜合研判分析我區藥品安全形勢,及時提醒存在的安全隱患,作為接下來藥品安全監管的重點方向,確保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控制、早處理。”羅育青說。
同時,大亞灣開發區實施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風險分級管理,目前餐飲在營單位量化分級已評定2137家,占餐飲單位總數96%;已實施“明廚亮灶”數2096家,占餐飲單位總數94%;800人以上及學校食堂量化分級已實現滅C完成率達100%,明廚亮灶實現100%全覆蓋。
其次,在常態化開展校園食品、肉類產品和燃氣具、電動自行車等專項整治行動的基礎上,還在各縣區中率先成立全區特種設備安全工作專班,石化區和港區碼頭危化倉儲特種設備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對重點企業實施“3+100%”檢查。今年1~9月共檢查特種設備相關單位246家次,發現問題隱患并下達指令書151份,移交并立案查處22宗。
另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還通過整合區商標品牌培育指導站、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和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深化實施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及推動“國家綠色石化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等重點檢驗檢測項目落地等舉措,引領廣大企業走質量發展創新道路。今年1~9月,大亞灣開發區專利授權量1224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92件,同比增長100%;截至9月,全區發明專利有效量1090件,同比增長28.08%;2024年1月至9月,轄區企業(含事業單位)參與4項國家標準制修訂,參與各類標準制修訂86項,其中國家標準38項、行業標準制21項。
惠州日報記者黃旭新 通訊員方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