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區總工會案例入選全國服務職工創新案例
為“三新”群體“筑巢建家”
充分整合資源,實現全區街道驛站全覆蓋;開展暖心服務,架起職工“連心橋”;在驛站推出“灣工課堂”,為職工賦能……近年來,大亞灣區總工會立足“服務型工會”建設,積極打造“工”字號陣地的“三新”路徑,為“新灣人”和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筑巢建家”,讓工會溫暖觸手可及。在全國總工會發布的《全國工會重點工作創新案例發布(2024年第9期)》中,《廣東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總工會打造“工”字號陣地“三新”路徑 讓雙“新”幸福到家》入選“工會服務職工”創新案例。
吸納新業態勞動者會員3000多人
7月17日上午,大亞灣開發區人民檢察院工會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揭牌啟用。該驛站是全區首家建在機關單位的工會愛心驛站,依托檢察院現有的“檢民e家”便民小屋設立,為戶外勞動者提供各項便民服務。
戶外勞動者共同制作糍粑。
職工服務中心(站點)、機關單位、物流快遞網點、環衛場站……近年來,大亞灣區總工會整合資源,推動各種場所與工會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共建共融共享,實現轄區街道驛站全覆蓋,并利用驛站優質服務與臨街優勢,創新宣傳形式內容,暢通入會渠道,讓勞動者全方位認識工會和享受服務,吸納他們加入工會組織。截至目前,大亞灣區總工會建有19個工會驛站,切實打通了工會服務職工的“最后一公里”。
同時,區總工會堅持堅持“黨建帶工建,工建促黨建”,深入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工作。全區目前共組建有區新業態行業工聯會及新業態企業工會15家,發展以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配送員、外賣配送員及直播、電商從業者六大群體為重點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會員3000多人。
11場活動服務戶外勞動者900人次
“作為‘新灣人’,大家一起過集體生日,有說有笑,氣氛很好,很感謝大亞灣區總工會!”大亞灣區總工會在職工服務中心舉辦了一場戶外勞動者集體生日會。當月過生日的快遞員、網約車司機、外賣員、環衛工人等戶外勞動者,一起過了一個集體生日。
為進一步關心關愛戶外勞動者、新業態勞動者,推動“新灣人計劃”實施,大亞灣區總工會于5-6月在愛心驛站開展“關愛戶外勞動者服務月”活動,于10月開展“新業態勞動者服務月系列活動”,服務內容包括戶外勞動者集體生日會、暖心送體檢、心理培訓服務和戶外勞動者服務集市活動。更多戶外勞動者、新業態勞動者享受愛心驛站的便利與貼心,感受到工會溫暖。
據了解,“關愛戶外勞動者服務月”及“新業態勞動者服務月系列活動”共開展了11場活動,服務戶外勞動者達900人次。
同時,大亞灣區總工會今年將繼續扎實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行動暨“冬送溫暖”活動。
精準推出“灣工課堂”
“灣區漁家故事 灣工來講給你聽”職工非遺螺鈿手作活動、“弘揚中醫文化 傳承中醫精華”小兒推拿技能培訓班暨小兒推拿競賽、兒童用藥安全科普講座……今年以來,每到周末,大亞灣區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便化身為知識與樂趣的匯聚地。一系列形式多樣且免費開放的培訓活動,讓廣大職工享受精彩課程、提升技能的同時,歡樂度周末。“這些活動都很實用,我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交了新朋友,氛圍很好!”參加活動的職工余小姐說。
今年以來,為實現職工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大亞灣區總工會緊跟時代步伐,聚焦雙“新”領域個性化、多元化的發展需求,啟動了“驛站+”賦能增效行動,推出“灣工課堂”,為職工提供一站式的學習與提升平臺。通過精準對接職工需求,不僅讓學習變得更加高效,也讓驛站成為了職工心中充滿溫情與活力的精神家園。
據了解,“灣工課堂”自今年4月開始實施,截至目前已開展了10余場活動,涵蓋文化藝術、健康養生、職業技能等課程。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匡湘鄂 通訊員胡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