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暑期文明實踐“好戲連臺”
400余場活動近5萬人次受益
虎頭山上,老兵宣講賡續紅色基因,激昂青春志氣;各村(社區)里,心理健康與公益課堂等文明實踐活動浸潤百姓心田……今年暑期,大亞灣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以“服務群眾、凝聚民心、提升素養”為核心,整合多方資源,創新內容形式,圍繞生態環保、健康防控、文化傳承、安全守護等廣泛開展各類實踐活動400余場,服務群眾近5萬人次,有效增強了基層凝聚力和群眾獲得感,展現了文明實踐的深度與溫度。
青少年心理健康活動受歡迎
“剛才老師教的‘情緒卡片’,我回家也要和孩子一起做!”一位參加完親子溝通活動的母親說道。
今年暑期,大亞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統籌策劃,在新澳社區、湖灣社區等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針對不同群體需求,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主題活動。活動通過專題講座、團體輔導、情景模擬和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圍繞親子關系、情緒管理、壓力疏導等現實議題,幫助居民掌握心理調適技巧。
其中,針對青少年群體開展的系列活動尤其受歡迎。在專業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通過繪畫、游戲、小組討論等方式表達內心感受,有效緩解學業壓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據統計,心理健康活動累計舉辦28場,服務群眾超過2000人次,已成為大亞灣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特色品牌項目。
一等功老兵宣講賡續紅色基因
8月1日,大亞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內座無虛席,曾榮立一等功的老英雄謝石朋正動情講述當年的戰斗經歷。炮火轟鳴的歲月、生死與共的戰友情、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讓在場每一位聽眾無不動容。宣講結束后,學生代表向老英雄獻上鮮花,現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謝石朋老英雄回憶當年的烽火歲月。
與此同時,各街道、社區也同步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雙擁”活動。在西區街道,專業攝影師為老兵家庭拍攝“最美軍旅全家福”,用鏡頭記錄光榮與傳承;澳頭街道組織召開退役軍人座談會,老兵們暢談軍旅生涯,共話家鄉發展;霞涌街道組織轄區青少年開展為期5天的軍事訓練體驗,錘煉意志品質,厚植家國情懷。
在“童聲里的中國”歌詠活動現場,孩子們用清澈嘹亮的歌聲表達對軍人的崇高敬意。此外,各社區還同步開展了軍民攜手整治環境、走訪慰問退役軍人等活動,在全區營造了尊崇軍人、關愛退役軍人的濃厚社會氛圍。
多元文明實踐豐富假期生活
這個暑期,大亞灣各實踐陣地立足轄區實際,推出一系列貼近生活、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積極培育文明新風。
在藍天碧海之間,大亞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的紅樹林科普、愛鳥護鳥等生態環保活動吸引了2000余人次參與,大小朋友們在專家帶領下認識生物多樣性,樹立綠色生活理念。多個社區集中開展垃圾分類、環境整治等活動逾百場,轄區環境面貌顯著改善。
文化傳承方面同樣精彩紛呈:上楊村舉辦“惠州市戲曲進鄉村”活動,讓傳統藝術重回鄉間舞臺;龍海社區開設書法公益課堂,老少同習翰墨,涵養心性;塘尾村則組織“防性侵”普法教育和朱子文化學習,弘揚優良家風、筑牢安全防線。累計60余場文化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精神世界,提升居民文明素養。
此外,大亞灣還與多所高校共建實踐基地,組織大學生團隊深入基層服務,積極構建校地協同機制,為大亞灣文明實踐注入青春動能。各街道攜手高校團隊開展多項活動:澳頭街道與華南理工大學合辦“兒童創意美術班”和“暑期作業幫”,緩解看護難題;西區街道開展“防溺水課堂”,提升青少年安全意識。大學生們充分發揮專業特長,開展農業調研、中醫義診、藝術課程和“科技E夏”科學實驗等實踐,有效激發社區活力。
暑期即將結束,但文明實踐的腳步從未停歇。大亞灣將進一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培育具有影響力的實踐項目,推動工作提質增效,以更優質的服務滿足群眾需求,為基層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設注入持久動力。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張宇琪 通訊員鄒弋卉 劉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