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兒彎彎,小船彎彎,小船在走,月兒在看……”近日,一首由惠城區文廣旅體局、汝湖鎮人民政府聯合打造的非遺音樂汝湖漁歌《小船彎彎》在汝湖鎮文體廣場唱響。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當天,2023年“幸福惠城 四季村晚”惠城區鄉村文化活動年啟動儀式舉行。
村晚節目精彩紛呈。
村晚節目既有專業編排,也有居民原創作品
彩旗舞動,鑼鼓喧天,活動在開場舞蹈《盛世歡歌》中拉開序幕。現場演出精心編排,各種精品節目輪番上演,贏得村民陣陣喝彩聲。汝湖漁歌《小船彎彎》成為村晚的亮點,以流行音樂曲風展現汝湖的自然風光,融合惠州話的rap(說唱),更是讓這首歌朗朗上口;《不能錯過的美麗》《唱唱我們的新汝湖》等節目精彩紛呈,掌聲此起彼伏。
據悉,全國“四季村晚”是今年文化和旅游部聯合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舉辦“鄉村文化活動年”的主題活動之一,汝湖鎮通過搭建“四季村晚”舞臺,樹立村晚品牌,掀起活動熱潮,交流文化成果,展現惠城人民幸福生活。
“創作中我們加入了非遺文化傳承人劉花的歌聲,還加入說唱,著重表達汝湖鎮的漁鎮風光,流行曲風使得傳唱度更高。”《小船彎彎》詞曲創作者梁凱分享道。
用惠城本土非遺文化,撬動鄉村文化振興的大支點。據悉,去年6月,由區文廣旅體局、汝湖鎮政府聯合開展的惠城區非遺音樂——“汝湖漁歌”傳承保護與發展創新采風調研活動,重點打造出10首新汝湖漁歌,為惠城區市級非遺“汝湖漁歌”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創新起到推動作用,讓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唱出惠城山水魅力,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今年“5·19”中國旅游日惠城區迎賓歌曲——《不能錯過的美麗》更是唱出了山水鵝城,贊美了詩意西湖,推介了大美惠州。
用本土文化哺喂本土村民,引發民眾情感共鳴。村晚節目不僅有區文廣旅體局、汝湖鎮政府的編排,還有本土居民的原創作品。《白鷺湖戀歌》就是一首由汝湖鎮白鷺湖小區業主創作和演唱的歌曲,作品歌頌了白鷺湖小區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并以“一群白鷺從八方飛來”借喻從祖國天南地北匯集到這里的業主,發出“讓我愛戀上這方水土”的共同心聲。
“節目很新穎,編排很用心,節目質量很高。”村民黃新華點贊道。
打造精品活動,探索創新文化惠民方式
“我們的文藝精品創作以惠城區歷史文化為底色,結合非遺文化,尋找文化印記、文化基因。”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鐘廣進說,“四季村晚”文化活動的舉辦,是豐富群眾生活、帶動鄉風文明的良好平臺,也是弘揚傳統文化、傳遞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接下來將以鄉村為中心,通過打造“四季村晚”品牌,搭建群眾樂于參與、自我展示的平臺。
近年來,惠城區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今年4月,區文廣旅體局投入400萬元,和中國煤礦文工團聯合出品原創話劇《東湖旅店》,分別在北京順義大劇院和惠州文化藝術中心公演,其中惠州連演5場,場場爆滿,觀劇人數已逾5000人次,社會反響良好。5月,區文廣旅體局舉辦惠城區大型原創交響音樂會——“我深愛這片土地”,以18首原創音樂作品成功“圈粉”場內1200多名觀眾,吸引線上約110萬人次觀看。
區文廣旅體局將以此次鄉村文化活動年啟動儀式為起點,繼續為各鎮(街)村民送戲下鄉,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演出,立足惠城本土文化,以點帶面,致力打造區、鎮、村三級公共文化體系,做到真正文化惠民。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鄧惠婷 葉文青 特約通訊員周文媚 通訊員齊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