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科技部“大美科技特派團”微視頻獲獎名單揭曉
汝湖博士驛站短視頻獲優秀作品獎
近日,由科技部辦公廳等發起的2023年度“大美科技特派團”微視頻征集活動獲獎結果揭曉,廣東共有2部作品入選,其中惠城區汝湖鎮鄉村振興博士驛站報送的“博士驛站來賦能,富硒米變成了黃金米”短視頻獲“大美科技特派團”微視頻優秀作品獎。
短視頻講述科技特派員推廣功能農業成效
該獲獎短視頻講述了惠城農村科技特派員王國莉以科技賦農,推廣功能農業,實現聯農帶農和效益增收的鄉村振興成效:在王國莉的指導下,惠城區汝湖鎮圍仔村農戶改種附加值更高的富硒大米,將原來同品種每斤只能賣三四元的大米,提升到8元以上,為當地農戶帶來150萬元增收,描述了落戶汝湖鎮的全省首個鎮級鄉村振興博士驛站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活水”。
王國莉是惠州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教授,2012年被遴選為省級農村科技特派員,從此活躍在田間地頭服務“三農”成為她的工作常態。今年1月,她作為廣東省唯一代表入選中國科協2023年度科技志愿服務先進典型“最美科技志愿者”。
這些年來,王國莉和團隊不斷創新實踐,通過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解決種養難題,精準培訓和指導培養鄉土人才實現精準幫扶,逐漸探索出鄉村振興服務新路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她”力量。
“2021年,我和團隊成員來到汝湖鎮開展駐鎮幫扶,兩年來打造了千畝鋅硒大米種植基地,為農戶增收約150萬元,以功能農業推廣實現聯農帶農和效益增收。”王國莉說。
創新探索“鄉村出題,博士答題”工作模式
落實“藏糧于技”關鍵在人才,關鍵在于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在惠州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王國莉及其團隊發揮了鄉村振興“領頭雁”作用。
2022年4月,王國莉和團隊創新提出“大學—政府—鄉村—聯盟(UGCA)”校地深度合作新模式,推動惠州學院、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和汝湖鎮黨委政府高度融合,落地了廣東省第一個鎮級鄉村振興博士驛站——惠州學院—汝湖鎮鄉村振興博士驛站。
該驛站吸引各類博士高層次人才500多人,實現了與當地“田秀才”“土專家”為代表的優秀鄉土人才有機融合、無縫對接,開發出“驛站+試驗/培訓/論壇”等多種功能,并創新探索“鄉村出題,博士答題”工作模式,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該驛站圍繞甜玉米、絲苗米和生豬養殖等核心產業,申報省級粵字號農產品品牌,水果玉米產業孵化落地3個,開展鋅硒大米產業融合和產品推介會,充分整合科技小院的技術力量,推動產業智慧化、高質量發展。該驛站自2022年7月授牌以來,已開展活動70余場,服務近萬人次。
“我們團隊將繼續以科技和人才平臺為依托,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汝湖甜玉米規模化、標準化和智慧化示范基地建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王國莉說。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葉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