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城召開高質量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結對共建工作會
部署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
結對再推進、資源再共享。近日,惠城區高質量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結對共建工作會暨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部署會召開。聯席會上,結對共建“供、需”雙方單位現場直接共建對接,推動各類資源高效整合、有序下沉、精準對接,實現文明實踐共建單位間的“雙向奔赴”。
會議進一步推進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精準化、常態化、便利化、品牌化,提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精準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同時,研究部署推進惠城區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創建各項工作的思路舉措,推動各項工作提檔升級、走深走實。
惠城區開展形式多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惠城區首屆“景富杯”農民運動會在水口街道姚村村舉行。
惠城志愿者開展撿跑活動,踐行環保公益理念,倡導健康生活。
構建起“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
會議開始,現場播放惠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宣傳片《點亮·惠城新時代文明實踐》,展示文明實踐已經在惠城大地全面鋪開,蔚然成風,點亮了城市文明之光。
目前,惠城實現了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全覆蓋,構建起點多面廣、便民利民的“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同時,持續深化“一所一特色,一站一品牌”“十大講堂”“逢5出發”“四季行”等品牌活動,各鎮街創新開展了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亮點紛呈,可圈可點。
在文明實踐活動探索基礎上,如何進一步把各級各類的資源潛力挖掘出來、活力激發出來、有效利用起來,更好地精準服務群眾?惠城區為各鎮街及區直有關單位牽線搭橋,推動行業部門與基層板塊之間形成“資源共享、陣地共建、活動共聯、團隊共育”的合作模式,采取“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的結對形式,共同舉辦活動、課程、服務,共同培育項目,變“各自為戰”為“集團作戰”。
會議上,“供、需”雙方單位進行了面對面供需對接,橋東、三棟和民政局、交通分局“供、需”雙方單位部門圍繞可提供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和相關需求積極發言,熱烈討論。區文明辦在會前還收集了鎮街提供的群眾需求清單、區直部門提供的服務清單,把群眾需求和部門資源進行雙向鏈接。
此外,會議還研究部署推進惠城區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年前,惠城區文明辦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通知》,明確了五個方面44項具體任務。
會上,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區民政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結合“百千萬工程”和各自牽頭的“五大行動”談工作進展情況及計劃。
會議提出,開展“五大行動”是要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在農村重點領域精準發力、共同助力、形成合力,讓“五大行動”與“百千萬工程”雙向發力、同頻共振、互相推動、共同成就。會議要求各單位部門要精準聚焦“五大行動”,護航城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盯住三要素突出“精”“新”“融”“實”
近年來,惠城區堅持將新時代文明實踐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統籌推進、深度融合,始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精準對接群眾需求,高標準頂層設計,緊盯陣地、隊伍、活動3大要素,全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要持續突出‘精’‘新’‘融’‘實’。”會議上,惠城區委宣傳部部長賀海浪為惠城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求進一步探索接地氣、有活力、可持續的工作路徑和實踐模式,結合“五大行動”和“百千萬工程”等工作要求,為惠城精神文明建設添磚加瓦。同時,加大結對共建力度,形成共建共享、互促共贏的共建格局,推動實現“陣地設施持續優化、項目活動常態開展、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群眾素質明顯提升”的目標任務。
突出“精”字,搭建文明實踐供需精準對接機制。完善聯席會議、結對共建和激勵表彰機制,繼續評選表彰一批“群眾滿意志愿服務項目”,開展一批“接地氣”“聚人氣”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選樹一批品牌項目、志愿達人,形成“文明實踐搭臺、各方都來唱戲”的生動局面。
突出“新”字,創新培育文明實踐特色品牌。以新理念、新模式、新平臺、新抓手,打造一批精品項目、總結一批典型經驗,創新實施“大地流彩——新時代文明實踐賦能‘百千萬工程’”專項行動,創新開展“惠城文明流動直播間”“筑夢新時代 爭做好少年”童說文明、童寫新貌、童演有劇、童唱新風、童展新姿“五童”系列活動,打造富有本土特色、獨具一格的文明實踐品牌和典型。
突出“融”字,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將五大行動與五大文明創建深度融合起來,以文明城市創建引領“城鄉融合”、以文明村鎮創建賦能鄉村振興、以文明單位結對共建推動資源共享、以農村文明家庭創建帶動鄉風文明、以農村文明校園創建落實立德樹人,推動形成“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做在平常”的工作態勢。
突出“實”字,扎實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加強業務學習,把各項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落實落細。注重常態長效,制定常態化管理辦法和工作目標,統籌謀劃長遠發展和解決當前問題。
“大地流彩”專項行動賦能“百千萬工程”
實施“宣講精彩”行動。領導干部講政策形勢成就,“兩代表一委員”講初心責任使命,身邊好人講身邊人身邊事,文藝志愿者說唱新生活、表演新風尚,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鮮活生動的內容,廣泛開展“巡回式宣講”“菜單式宣講”“互動化宣講”。
實施“新風喝彩”行動。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培育現代文明生活方式,倡導文明出行、文明就餐、文明上網等文明行為。實施文明村鎮提質行動,廣泛開展創建活動,區級及以上文明村占比達70%、區級及以上文明鎮占比達80%。
實施“惠民出彩”行動。持續鞏固深化“一所一特色,一站一品牌”“逢5出發”“四季行”等品牌活動成果,緊扣“百千萬工程”相關重點工作任務,開展暖心惠民志愿服務活動。針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大病家庭及特困群體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組織志愿者開展困難群眾關愛幫扶服務。
實施“文藝炫彩”活動。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以及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等主題,加強基層優質文化供給。繼續擦亮市民藝術節、“四季村晚”“鵝城舞臺秀”、鵝城琴韻等特色文化品牌,守正創新開展好文藝輕騎兵下基層系列活動。
實施“綠美增彩”活動。大力發動社會力量、引導廣大群眾通過捐資捐物、認種認養等方式,積極參與“我為家鄉種棵樹”“我為社區添片綠”“認種一棵樹”等活動,有力協助村(社區)建好“黨建林”“主題林”。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鄧惠婷 通訊員鄭惠茹
“五大行動”
(一)村莊清潔行動。以治理村莊垃圾、廁所、污水、“三線”、亂搭亂建等環境衛生問題為重點,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干干凈凈、整整齊齊、長長久久”美麗鄉村。
(二)農房風貌品質提升行動。結合鄉村地理、生態、歷史、文化等特色,加強農房規劃建設管控,塑造農房特色風貌,推廣建設綠色農房,建設功能現代、結構安全、成本經濟、綠色環保、與鄉村環境相協調的宜居農房。
(三)鄉村文化空間營造提升行動。加強鄉村文化空間規劃布局,有效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群服務中心、文化站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豐富內涵、提升效能,營造有特色、有品位、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文化空間。
(四)文旅融合特色村鎮建設行動。依托惠城區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特色和人文歷史,推進鄉村旅游景區等建設提升,打造一批獨具惠城區特色的文旅融合特色村鎮,拓展鄉村文旅新業態,帶動鄉村產業興旺發展。
(五)農村移風易俗深化治理行動。充分發揮村規民約積極作用,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從簡辦席,遏制高價彩禮、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