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城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稻田文化藝術節舉行
“五品一展”展示農業高質量發展成果
遠眺,稻田花香、顆粒歸倉;近觀,白墻黛瓦、村舍儼然……金秋九月,豐收時節,惠城區橫瀝鎮墨園村一幅糧豐村美、人和共富的嶄新畫卷徐徐鋪開。為慶祝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日前,學用“千萬工程”禮贊豐收中國——惠州市慶祝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惠城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稻田文化藝術節(以下簡稱“豐收節”)在惠城區橫瀝鎮墨園村舉行。
當天,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鄉村振興旅游路線發布、金融助農產品推介、鄉土人才表彰、種糧大戶表彰等環節,全方位展示了惠州農業農村發展的新成就和鄉村振興的新面貌。惠城將以此活動為契機,扎實推進惠城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弘揚優秀農耕文化,講好“三農”工作的“惠城故事”,激勵廣大農民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注入新的活力。
將全媒體宣傳農業科技和金融支持鄉村振興
汝湖鎮的甜玉米、橫瀝鎮的絲苗米、良井的鳳梨、龍門縣的金線蓮、冊亨縣的山茶油……豐收節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琳瑯滿目的農產品攤位引人駐足,一大批農特產品展銷充分展示了惠州農業的豐富多樣性和高質量發展成果。現場還舉辦“五品一展”活動,包括品賞和美鄉村攝影成果展、品鑒農特產品和非遺產品、品趣農閑活動、品閱農耕文化展示老農具、云品惠城粵字號產品以及展示橫瀝“三產融合”成果和參觀橫瀝鎮鄉村振興成效。同時,主辦方還邀請了黔西南州有關企事業單位共享這場豐收盛會。
墨園村稻田畫。本組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農民節日為農民,農民節日農民辦。豐收節期間,惠城區將開展東西部協作慶豐收活動、第二屆惠州“兩江四岸”20公里徒步活動、“幸福惠城 四季村晚”文化活動年系列活動以及農產品品牌作品征集等,進一步展示惠城區農業的豐碩成果。
同時,惠城區將通過全媒體宣傳策略,聚焦農業科技和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報道,展示惠州惠城農業的高質量發展,突出農業科技創新,如引進新品種、提升耕種技術、應用現代農業機械等,以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同時加強農業農村部門與惠州農商銀行之間的合作,宣傳金融政策,支持農產品消費,助力農民增收,共同營造豐收節的喜慶氛圍。
10名“優秀鄉土人才”獲表彰
人才振興,鄉村興盛。豐收節現場,10名2024年“優秀鄉土人才”以及9位種糧大戶接受表彰。這些鄉土人才、種糧大戶,深諳農業技術,熟悉鄉村文化,推動農業產業現代化,為惠城鄉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助力惠城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2023年,我們在橫瀝鎮收購了1200畝水稻,聯農帶農,送技術下鄉,提供一對一指導,幫助農戶解決種植難題。從種植技術、培育種苗到農業專家下鄉、普及土壤氣候知識,我們幫助農戶全面改善了水利溝渠設施,開墾了荒地,累計用工4000人次,為村民帶來了60余萬元的收入,同時帶動集體經濟增收100多萬元。”惠州市供銷儲運總公司總經理黃江攀說。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豐收節舉辦地墨園村,牢牢把握住“振興密碼”,以入選省級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為契機,充分發揮人才引領作用,今年3月份開始,以強村合伙人計劃為核心,與8家強村合伙人企業共同運營鄉村文旅項目,通過吸納鄉村運營創業人才50人以上,開發了稻田小火車、稻田咖啡、研學基地等主題業態,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23年的12.5萬元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50多萬元,帶動村民增收310萬元。
已有“粵字號”農業知名品牌21個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近年來,惠城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有力有效推進農業農村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效果。今年上半年,惠城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93億元,同比增長4.6%,保持良好增長態勢。
各類農特產品吸引眾人品嘗。
目前,惠城區建有1個國家級、1個省級和2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絲苗米、甜玉米、花卉、梅菜、特色水產等優勢特色產業突出。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個,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即區域公用品牌3個,“粵字號”農業知名品牌21個,打造了一批農業知名品牌,建成了一批大灣區“菜籃子”基地。
2020年4月,惠城區“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被納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管理體系,2023年2月被認定“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范圍為惠城水口、橫瀝、蘆洲3個鎮,涉及76個行政村、2.48萬個農戶,主導產業為水稻和蔬菜,2023年種植面積25.77萬畝,總產34.92萬噸,分別比創建初期增加2.27萬畝和5萬噸。另外,新增稻谷倉儲能力16.5萬噸/年,年精加工大米20多萬噸,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7.4%,比創建初期增加7.15%。尤其是通過入股分紅、訂單合作、返租倒包、就業創業、產業扶貧帶動等聯農帶農模式,帶動農戶總數1.85萬戶。
惠州日報記者葉文青 特約通訊員周文媚 通訊員黃云熙 徐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