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峰山未老,陽光普天照。羊腸小道已作古,山路變車道。道峭成風景,梯田稻香飄。民族崛起迎復興,神州全歡笑!”
這首名為《卜算子——角峰 》的詩詞,是游客賴國雄登上惠東九龍峰角峰觀景臺游覽后,即興所賦。
從惠東縣城出發,約30分鐘即可到達九龍峰旅游區長坑村角峰畬族村內的角峰觀景臺。此處遠景深邃開闊,四周綠樹環繞連片,自然風景壯麗,尤其是每年秋收時節的梯田,各地游客絡繹不絕,已然成為惠東的新晉網紅打卡點。
據了解,角峰觀景臺所在的角峰畬族村,位于南山山脈半山腰,背靠三丫山,海拔400多米,有耕地約100畝,山林約1550畝,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是惠東縣唯一一個仍居住在大山里的畬族村落。
民間相傳,村內先人自明朝永樂年間遷居于此,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當地還保留著畬族特色的石頭房子和用石頭堆砌而成的羊腸小道,留在村里的大多為中老年人和小孩,平日里靠種茶葉、艾草、果樹和水稻獲得經濟來源。
前幾年,角峰畬族村因缺少有效規劃疏導和必要的旅游基礎設施,游客游覽處于漫無目的無序狀態,極大影響旅游體驗。
去年以來,為充分發揮角峰畬族村旅游資源價值,進一步吸引游客、提升旅游體驗,帶動鄉村全面振興,九龍峰旅游區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投入228萬元建設角峰觀景臺,于同年11月建成了包括水泥道路、登山道、長廊及觀景臺、波形護欄、排水溝等游覽基礎設施。
如今,觀景臺建好后,不斷有游客慕名而來打卡拍照,而隨著配套的村道修繕通車,畬族村村民的生活出行也得到了便利化的提升。
“以前下山一次不容易,現在角峰村道路修好了,觀景臺建好了,人氣也增加了,種的茶葉更好賣了。”角峰村村主任盤潭發表示,隨著游客增多,將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增加當地村民的收入。
九龍峰旅游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該區將結合片區規劃,充分挖掘角峰畬族村旅游資源,利用現有梯田、茶園、果林、畬族文化等文旅資源進行規劃設計,建設角峰村畬族文化活動場地和修復古石階人行道,打造畬族文化旅游風景點,進一步推動角峰畬族村少數民族鄉村旅游發展,打造成為惠東縣閃亮的旅游名片,助力建設山海文明城市。
【記者】烏天宇
【通訊員】楊款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