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東縣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繪就今年發展藍圖
錨定實體經濟和制造業 奮力建設山海文明城市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我縣蓄勢待發、加速奔跑的一年。”2月23日,惠東縣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惠東縣委副書記、縣長陳廣文作政府工作報告。
去年以來,惠東縣聚焦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各項事業高速發展,取得明顯成績。總結過去,布局未來。今年,惠東縣錨定實體經濟和制造業,提出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外貿出口總額增長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的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為實現預期目標,今年惠東縣將堅定不移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嚴格貫徹“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理念,在大項目、大平臺上下功夫,加快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把握好省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機遇,抓好規劃、強化合作、補齊短板,提升城市承載力和吸引力。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創新驅動和人才引領,讓教育、創新、人才成為惠東縣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聚焦實體經濟和制造業,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奮力建設山海文明城市。
惠東縣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城市。
制造業當家
推動制造業與數字 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此前,中國共產黨惠東縣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提出堅持制造業當家,對標市構建“2+1”現代產業集群和“3+7”工業園區的目標任務。惠東縣全面啟航,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為此,今年惠東縣也將聚焦制造業,著力提升制造業水平。陳廣文介紹,今年,惠東縣將全面落實省市“制造業十條”政策,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推動新材料、先進制造、傳統制鞋等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制造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完成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市政設施二期工程,力促潤澤一期運營、萬國一期和中國移動一期建成,以及4宗大數據項目動工建設。
接下來,惠東縣將高標準建設千億產業園。落實省“建設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政策,集中資源打造千億園區,筑好工業發展主陣地。基本完成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起步區和安置配套區征地拆遷。支持宇新總部加快落戶,推動8宗項目盡快投產。實施惠東產業轉移工業園擴容提質工程,運行好投資開發公司,動工建設“10+1”基礎設施項目和11宗已供地項目,建成投產29宗項目。
清潔能源方面。陳廣文說,今年,惠東縣將加快建設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推動太平嶺核電一期加快建設、二期核準動工。加快建設LNG接收站,建成LNG接收站外輸管道。規劃布局抽水蓄能、儲能電池、冷能、氫能等產業,提速建設中洞抽水蓄能電站、粵東天然氣管網等在建項目,力推港口海上風電二期動工并投產。加強對平海電廠等投產項目的跟蹤服務,推動平海電廠二期(天然氣發電)建設。
同時,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健全獎勵機制,營造全員招商濃厚氛圍。多頻次開展駐點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鄉賢引商,招引一批“鏈主型、科技型、稅源型”產業項目。瞄準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經濟等產業鏈條上的空白點和關鍵點,加強與深圳及深汕特別合作區的對接合作,精準延鏈補鏈強鏈。
如今,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旅游產業將全面恢復。為此,惠東縣今年將深化“旅游+”產業融合,完善智慧旅游平臺,構建多元旅游產品體系。加快推進巽寮、港口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優化升級雙月灣觀景臺等景區(點),推動巽寮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高潭“東江紅都”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南湖公園AAA級景區創建,啟動建設九龍峰水都旅游度假村、巽寮冰雪榮耀之城等項目。有序發展大戶外、森林康養、高端濱海康養等“旅游+健康”產業。
科教興縣
計劃新增中小學公辦優質學位8340個
2月9日,惠東縣召開《關于全面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加快新時代人才強縣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實施意見》提出將實施制造業人才“鍛造”行動,大力培育壯大卓越工程師隊伍,面向新材料、新能源、大數據等重點產業領域培育一批工程科技人才和工程技術人才以及大力開展制造業人才儲備行動等一系列人才新政。力爭到2025年,實現全縣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萬人,制造業人才總量達到12萬人。
人才是發展的源動力。《實施意見》的發布彰顯了惠東縣打造人才強縣的決心,為惠東縣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據此,陳廣文說,今年,惠東縣將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啟動建設4所學校、完成16宗學校改擴建工程,新增中小學公辦優質學位8340個。加強校長和教師隊伍建設,深入實施“名師工程”,推進集團化辦學示范點工作,不斷提升教學質量。開展城鄉學校結對幫扶,全力縮小城鄉區域教育發展差距。推動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產教融合,啟動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規范發展托育服務,辦好繼續教育、老年教育和特殊教育。
未來,清潔能源產業將成為惠東縣經濟社會騰飛的關鍵,為此,惠東縣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支持兩大科學裝置和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省實驗室加快建設。持續打造知識產權和質量強縣,實施標準化戰略和“品質工程”。用好國家鞋檢中心等平臺,引領更多企業創新發展。新增20家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以及2個市級以上工程研發中心、1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
另外,今年將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縣戰略,全面推進“山海人才”工程,培育一批“山海工匠”“山海技師”“青年能手”梳理新能源、新材料、制鞋等重點行業領域的人才清單,支持企業引進培育工程技術人才。科學布局人才驛站,建設縣人才服務中心,完善住房、醫療、教育等服務保障,鼓勵引導企業建立更多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創新實踐基地。
碧甲港一角。
搶抓機遇
啟動建設碧甲港 疏港航道和碼頭
2月20日下午,惠州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現場會在惠東產業轉移工業園區舉行,而2023年惠東縣61宗項目也集中簽約動工投產,總投資達1096.51億元。
“把握好省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機遇,抓好規劃、強化合作、補齊短板,提升城市承載力和吸引力。”陳廣文說,除此之外,今年惠東縣將落實《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發展若干措施》,深化粵港澳交流合作。堅持交通引領,助力“雙區”協同發展。力促廣汕鐵路惠東段通車、惠東站站前廣場建成,配合推進深汕高鐵、1號公路惠東先行段等項目建設,以及深汕第二高速、河惠汕高速前期工作。全面實施環稔平半島高速工程。抓好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機遇,啟動建設碧甲港疏港航道和碼頭,參與開發深惠汕海上客運航線,共同壯大藍海經濟。
同時,完成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加快推進“四園兩區一節點”規劃建設。加快縣城擴容提質,高標準規劃建設大洲片區,加大征地拆遷和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力度。編制白花產業新城規劃,落實好九龍峰旅游區空間戰略規劃,開展好廈深鐵路惠東南站、廣汕鐵路惠東站的周邊規劃建設。依托各鎮資源稟賦,逐步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專業鎮。持續深化東西部協作,打造好“惠心在望”協作品牌。
另外,今年將充分發揮“雙指揮部”工作機制優勢,落實“2023年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行動實施方案”,多舉措推進城市更新、精細化治理,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確保成功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深入開展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工作,實施一批補短板強弱項工程,做好國家衛生縣城復審工作,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內涵。
大力發展革命老區,全力推進“山區五鎮”連片發展,有序建設第二階段安墩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系列項目,配合推進廣東東江干部學院提升工程。
白盆珠鎮擬打造兩個巖茶公園。圖為茶農在采茶。
鄉村振興
建設4個省級申報2個 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惠東縣是農業大縣,現代農業是該縣重要的支柱產業。陳廣文說,今年,惠東縣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推動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富裕富足,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為此,惠東縣將貫徹省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做強特色農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一鎮一業、一村一品”鄉村產業體系。發展預制菜等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500畝以上水稻種植大戶獎補政策,促進糧食穩產增產。
建設4個省級、申報2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3個產業集群項目。推廣運用“惠東蓮花山茶”公共區域品牌,推動“赤岸蠔”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惠東綠棋楠”“惠東仙人茶”申報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加快建設沉香交易集散中心,建成沉香檢測中心。謀劃打造國家級海洋牧場。
提升農村人居環境,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加強農村房屋風貌管控,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削坡建房整治,完成64個行政村廁所改造。加快建設“四色交融·活力稔山”、白盆珠“山湖毓秀·康養休閑”、鐵涌環考洲洋西岸、多祝“雙色薈萃·秀美古鎮”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基本建成白盆珠、梁化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持續建設“四好農村路”,完成危橋改造2座、通建制村公路“單改雙”66公里、公路生命防護工程62公里。加快推進農村供水“三同五化”,保障群眾用水安全。
鄉村振興,最直接的結果是農民增收。未來,惠東縣將強化“基地+農戶”“公司+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扎實開展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強化“三資”規范化管理,盤活農村集體資源,力促60%以上村(社區)的集體經營性年收入超過10萬元。
民生實事
建成50個自然村 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近年來,惠東縣始終聚焦提升全縣人民生活水平,建成眾多民生項目。今年同樣如此。
陳廣文說,今年,惠東縣將優化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強化社會治理能力建設,努力辦好各項民生實事,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認真落實省3.0版“促進就業九條”等就業政策,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大工程,推行退役軍人現代學徒制,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加大公益性崗位兜底保障力度,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社戒社康人員等群體就業創業。落實省市勞動關系“和諧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勞動關系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規范農民工工資支付行為,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
同時,開展全民參保計劃,推進醫保擴面征繳,實施“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動和社保基金安全工程。落實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加強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新建5個鎮級長者照護之家。推動中小微企業職工等人群參加失業保險。妥善解決8類特定人群工傷保障問題,完善工傷“三位一體”保險體系。持續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
如今,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未來,惠東將落實新階段防疫措施,穩妥實施“乙類乙管”,提升醫療救治和資源儲備水平,做到保健康、防重癥。推動婦女兒童全生命周期健康發展,提升居民健康素養。啟用縣中醫院新院區,完成縣榮超公立醫院新建、增光衛生院升級改造和巽寮衛生院遷建,加快建設縣慢性病防治站等5宗在建醫療衛生項目。做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迎考工作,確保緊密型醫共體考核達標。開展“六位一體”中醫全科服務,完善農村中醫藥人才培養和使用制度。健全醫療衛生人才激勵機制和優惠政策,引進醫療衛生領軍人才和緊缺人才。
另外,惠東將推動鄉村“復興少年宮”全國試點通過考核驗收。加強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活化利用,推進三官坑窯址考古挖掘,修繕一批文保單位,啟動建設“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惠州基地考古標本庫房項目”。規劃建設縣體育公園,建成50個自然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組織大型群眾性體育活動,舉辦縣第七屆運動會暨第四屆殘疾人運動會,主辦或承辦國內外體育賽事。
全面鋪開“無毒示范”創建工作,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深入開展“八五”普法。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犯罪工作。推進“智慧矯正”、智慧海防建設,建立“六全”反走私反偷渡綜合治理體系,完善“四管三支撐”工作機制。加強鎮級應急救援隊伍和農村應急廣播系統建設,完成高潭鎮“8·30”洪水淹沒線以下村莊安全處置工作。推動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通過終評驗收。打擊金融違法犯罪,維護金融安全穩定。持續開展“無違建鎮(街)”創建工作,健全信訪保障機制。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蔡偉健 賴金朗 通訊員葉衍達
圖片 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