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華曲藝南海創作基地惠東掛牌
國家非遺“惠東漁歌”創作演出基地同時掛牌
努力打造成一個培養造就曲藝創作、曲藝研究、曲藝理論評論的高端人才孵化基地,成為一個有思想、有藝術、有人才、有名氣的曲藝創演高地。6月3日,中華曲藝南海創作基地暨國家非遺“惠東漁歌”創作演出基地掛牌儀式,在惠州雙月灣舉行。
本次活動由中華曲藝學會、惠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中華曲藝學會曲藝創新發展委員會、惠州市曲藝家協會、深圳青少年說唱藝術團、惠州雙月灣日出東山海海岸度假區、廣東惠東平海漁歌藝術團承辦,惠東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惠東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惠東縣港口濱海旅游度假區管委會、惠東縣平海鎮人民政府協辦。
曲藝家表演說唱藝術。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中華曲藝南海創作基地暨國家非遺“惠東漁歌”創作演出基地,設在惠州雙月灣日出東山海海岸度假區。該度假區的懸崖礁石酒吧與觀光塔組合是我市的網紅景點。優美的濱海風光及當地悠久的漁歌文化,將激發曲藝創作靈感。
掛牌儀式上,來自北京的著名曲藝家姜昆、戴志誠、鄭健以及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優秀曲藝家趙梓琳、劉國平、張朝陽、馬卓思彤等,獻演了快板說唱《千年漁歌唱不停》、群口快板《日出東山海逛花燈》、相聲《對對碰》、客家幽默說唱《啄啄釘/收買佬之歌》、相聲《十分美好》、漁歌對唱《一對龍蝦藏礁洲》、快板《天安門廣場看升旗》、漁歌三重唱《白絲絲》、相聲《一仆二主》等精彩節目,受到現場觀眾的點贊。
中國曲藝家協會原主席、中華曲藝學會名譽主席、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在掛牌儀式上表示,曲藝具有引領風尚、鼓舞人民、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作用。他說,民族復興需要曲藝。曲藝工作者要有創作史詩的豪情壯志。當日儀式舉行前,姜昆、戴志誠、鄭健等我國著名曲藝家、專家一同前往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平海古城參觀。姜昆表示,惠東縣文化底蘊深厚,是難得的曲藝創作的優質場所。“期待在這個創作基地里,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曲藝作品”。
據介紹,中華曲藝南海創作基地掛牌,是中華曲藝學會與惠州建立共同發展共識、助推新時代曲藝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惠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要負責人介紹,建立中華曲藝南海創作基地,不僅是對惠州曲藝傳統的弘揚和傳承,更是為了推動曲藝事業的創新和發展,為曲藝人才的培養和成長提供更加優質的平臺和更加廣闊的舞臺。
同時,國家非遺“惠東漁歌”創作演出基地的建立,更是對惠東漁歌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揚光大。建立“惠東漁歌”創作演出基地,不僅可以為惠東漁歌的傳承和發展提供更加專業的保障,還可以將這一獨特的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緊密結合起來,為惠州文化旅游事業的繁榮發展作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對話
著名曲藝家姜昆:
共同推動惠東漁歌繁榮發展
惠州日報:為什么選擇在惠東建立中華曲藝南海創作基地?
姜昆:我們多次來到惠州惠東調研和生活,感受到惠東的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外面來惠東旅游的人多了,來這里干事創業的人也多了。越來越開放的環境,對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廣泛和多元化。此前,深圳組織粵港澳大灣區曲藝藝術聯盟,把所有愛好說唱的藝術家們聚在一起,來繁榮曲藝藝術。上次來惠東學習和觀摩惠東漁歌,讓我們感受頗深。惠東漁歌在惠東有很好的傳承,也在中央電視臺等舞臺亮相。人們對漁歌已有一定的了解,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才有了想法,要與當地的說唱藝術演員一起,共同打造南海曲藝藝術創作基地,推動惠東漁歌繁榮發展。在惠州政府和文化、文旅部門支持下,與中國曲藝家協會一起,把這件事辦了下來,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曲藝藝術添磚加瓦。
惠州日報:如何利用這個基地,推動惠東漁歌等曲藝藝術高質量發展?
姜昆:首先,要在基地持續不斷地舉行曲藝藝術等演出活動;其次,要全力宣傳和介紹惠東漁歌、相聲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三,基地將為創作員、演員等在當地進行采風、采訪、生活、創作等提供便利和幫助,共同推動惠東漁歌等曲藝藝術高質量發展。
本組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蔡偉健 賴金朗 通訊員賴新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