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東持續推動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
“我們在這共同見證文藝‘輕騎兵’下鄉啟動儀式,共同感受音樂和舞蹈帶來的美好!比涨,2023年惠東縣文藝“輕騎兵”下鄉啟動儀式演出在縣城南湖公園舉行。據介紹,這是中共惠東縣委組織部、中共惠東縣委宣傳部聯合組織開展以“黨建引領聚合力,文明創建添新彩”為主題的文體活動之一。
文藝“輕騎兵”下鄉是惠東縣抓好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的其中一個抓手,該縣通過持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公民道德建設,推動文明創建十大行動實施,助力惠東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
文藝“輕騎兵”送戲下鄉。
文藝“輕騎兵”將走進鄉村、企業和學校巡演
8月16日晚,2023年惠東縣文藝“輕騎兵”下鄉演出來到惠東縣梁化鎮梁化屯村,為村民送上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文藝表演在開場舞《萬疆》中拉開帷幕。歌舞、獨唱、朗誦以及器樂演奏等各個精彩節目輪番上演,贏得臺下觀眾陣陣掌聲。
據了解,文藝“輕騎兵”下鄉活動于本月10日正式啟動;顒右匀罕娤猜剺芬姷姆绞剑瑢⒕是医拥貧獾墓澞砍尸F給老百姓,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推動全民參與文明創建工作。
據介紹,啟動儀式后,文藝“輕騎兵”下鄉活動還將深入鄉村、企業、學校等地,開展愛黨、愛國、愛家鄉等主題文藝巡演活動,共演出10場次,除縣城南湖公園和梁化鎮梁化屯村外,還將在平山街道六德村、城北社區,大嶺街道洪湖村、大洲村、大嶺盒子廠,白花鎮白花社區、李洞村、坦塘村等演出8場。
9人獲評“中國好人”,11人獲評“廣東好人”
文藝“輕騎兵”下鄉活動,只是惠東縣抓好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的側影。據了解,目前惠東縣有9人被評為“中國好人”,11人獲評“廣東好人”(今年以來新增1人),126人獲評“惠州好人”(今年以來新增3人),3人獲評市道德模范,10人獲評縣道德模范。通過廣泛宣傳道德模范先進事跡,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氛圍,推進公民道德建設。
惠東將持續開展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評選,做好惠東縣道德模范表彰、宣傳工作。繼續完善道德模范禮遇幫扶工作和道德模范榮譽管理機制。組織開展感恩教育主題活動,大力培植感恩文化,倡導社會感恩風尚。
該縣還將進一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力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扎實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持續加強“文明健康 綠色環保”“講文明樹新風”等主題公益宣傳。開展全民學禮儀、全民講環保、全民守秩序、全民講誠信等系列活動。深入開展“光盤行動”“制止餐飲浪費”“使用公筷公勺”等文明餐桌行動。
全面推進文明辦網、文明上網、文明用網方面,該縣將加強網上正面宣傳和熱點引導,積極疏導社會情緒,倡導文明健康的網絡生活方式,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強化創建氛圍營造,鼓勵和引導大家參與和融入文明創建中來,著力構建全民參與創建格局。
健全“1+17+298”新時代文明實踐大網絡
“書法要寫好,首先握筆的姿勢要標準!薄按蠹乙浝危笮小铩ⅠR行‘日’……”暑假期間,惠東縣各地文明實踐所(站)結合本地實際開展相關活動,豐富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
據介紹,惠東全面摸底排查全縣17個實踐所、298個實踐站的實地靜態指標,推動各鎮街優化升級,進一步完善縣、鎮、村三級文明實踐陣地和一批實踐示范點,健全“1+17+298”新時代文明實踐大網絡。目前,惠東縣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鄉鎮(街道)建成實踐所17個、拓展建設實踐點(基地)9個,村(社區)建成實踐站29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覆蓋率為100%。特別是近期順利完成省委宣傳部赴惠東縣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及示范中心(所、站)建設評估驗收工作。
“經常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我們也會做好門前清潔,提醒來往群眾不要亂扔垃圾!逼缴浇值莱悄仙鐓^沿路商鋪一位店主說,干凈、舒適的生活環境讓人感覺更幸福。
“今天參加逢五撿跑活動很有趣,回家也會和家人分享,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眳⒓訐炫芑顒拥膶W生胡銘愷說;輺|統籌指導志愿服務團隊積極開展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大力推進22項特色志愿服務活動,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廣泛組織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理論政策宣傳、文明交通、文明禮儀、環境保護、鄉村振興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超8000場。
接下來,惠東將持續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以綜合利用陣地資源為基礎支撐,推動縣、鎮、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和管理標準化、規范化。鞏固提升3個文明實踐示范所、39個文明實踐示范站,打造文明實踐示范品牌。強化以志愿服務為牽引,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作用,建立健全新時代文明實踐基金的運行管理機制,保障志愿服務常態化開展。強化嘉許激勵,大力推選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并采取星級評定、積分兌換等激勵回饋,彰顯價值導向,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完善志愿服務體系,發動干部群眾深入城鄉基層,凝聚志愿力量,聚焦文化創建,廣泛開展系列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實現“小切口”帶來“大變化”。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藍斐菲 蔡偉健 賴金朗 特約通訊員葉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