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東實施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
打造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
生態興則文明興。惠東縣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即實施村莊清潔行動、農房風貌品質提升行動、鄉村文化空間營造提升行動、文旅融合特色村鎮建設行動、移風易俗深化治理行動,同時立足資源稟賦,厚植綠色優勢,筑牢生態屏障,因地制宜推進特色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建設,為實施“百千萬工程”注入綠色動能。
實施44個修復項目推動海洋生態環境好轉
從2013年起,惠東縣就將紅樹林的修復、種植列為重點工作,通過實施海堤整治修復、紅樹林修復與種植、海岸線清理整治、海漂垃圾清理等44個修復項目,惠東縣海洋生態環境逐漸好轉。尤其是新種植的紅樹逐漸成林,在考洲洋種植的紅樹林面積接近萬畝,海洋生物棲息地生態穩步恢復,生物多樣性逐漸呈現。
鷺鳥在好招樓濕地公園“歇腳”。圖片由惠東縣委宣傳部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污水,通過建立臨時污水處理設施及時收集、凈化,達標后排放,并設立物理工程和植物隔離帶,確保水源不被污染。項目實施后可提高所在海域的水質,提高所在海域的生態環境質量,對所在海域的海洋環境具有良好的正面效益。
惠東縣以開發利用好生態資源,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為目標,推進好招樓濕地公園、鹽洲島海洋濕地公園、黑排角地質自然公園建設,打造以紅樹林生態保育為主,集濕地生態系統、生態多樣性保護和恢復與科研檢測、科普宣教、生態旅游及濕地文化體驗于一體的濕地公園,促進生態文明和公共文化體系建設協調發展。
目前,好招樓濕地公園一期工程已完成,二期工程項目正在建設中。修建了海洋環境監測觀測站、景觀棧道、觀鳥亭等一批觀光及科普設施,讓群眾充分享受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紅利”。鹽洲島海洋濕地公園現已成為廣大群眾休閑觀光的好去處,品種不一的白鷺時而停靠海邊,時而在空中飛翔,在紅霞與紅樹林襯托下,呈現出一派人與自然和諧之美。
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激活鄉村內生動力
為進一步提高群眾生態保護意識,惠東縣開展主題鮮明的新聞宣傳,每年組織開展“海洋日”“愛鳥周”“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和世界濕地日等宣傳活動,大力宣傳《海洋環境保護法》《廣東省濕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向廣大群眾宣傳海洋生態保護工作,教育引導群眾參與到紅樹林保護工作中。
群眾海洋保護意識也因此逐漸增強,海洋養殖開發和保護和諧發展,重開發、輕保護的思想已得到有效扭轉。
截至目前,惠東縣已成功打造串聯鹽洲島、赤岸村、紅樹林等旅游點的藍色生態體驗之旅精品線路,入選粵菜·東江美食鄉村精品旅游線路。組織特色旅游手信參加“惠州手信產品征集PK賽”活動,以鐵涌生蠔、郭師傅叉燒皇糕點系列等為代表的8款惠東旅游手信最終入選50款“惠州手信”。
隨著生態好轉,周圍的民宿越來越多,游客數量增長明顯,原先的漁民成為了導游、民宿店主、農家樂老板,逐步實現鄉村經濟旺起來、群眾生活富起來。
惠州日報記者洪鵲兒 通訊員陳俊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