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東縣多祝鎮下埔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盧梓倫:
有夢想有勁頭的“90后”實干支書
微微細雨中,來到惠東縣多祝鎮下埔村,行走在村里慢行步道上,沿途三角梅開得正艷。眼前的“90后”盧梓倫戴著眼鏡,說起話來聲音不大,但顯得沉穩干練,談起村里的工作,更是頭頭是道,一下子和村支書的形象掛上了鉤。
1992年出生的盧梓倫,大學畢業后在外闖蕩多年,28歲回到家鄉,并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他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培育優化農旅項目,升級改造村內基礎設施……下埔村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新氣象,他成了群眾眼中的實干支書。
盧梓倫。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扎實做好實事,提升村容村貌
盧梓倫一直有為家鄉建設出力的信念。“我是土生土長的下埔人,對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感情。”他說,在外發展的那些年,雖然不能投身家鄉建設,但時刻關注著村里的發展變化,村里有什么公共事業,他也會幫著出謀劃策,提出建議。
上任后,盧梓倫和村“兩委”干部開展入戶走訪,了解村情民意,對村里各項工作進行梳理。“在農村,可能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大多是小事瑣事,但一定要讓群眾滿意。”盧梓倫說,群眾要的是能干事的村支書。為此,他決定從“短板”入手,升級改造村內基礎設施。
入村主干道鋪設瀝青,完成“白改黑”2公里;開展弱電線路整治,完成700米頂管施工;疏通水渠500米,幫助村民實現復耕復種70畝……在相關部門支持下,盧梓倫通過一件件民生實事,讓村容村貌有了新變化,他也用實干贏得了村民的信任、支持。
在推進鄉村建設過程中,下埔村以“黨建+”為抓手,通過黨員亮身份、曬承諾、作表率行動,積極發動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
“去年,全村共清理生產生活工具、生活垃圾亂堆亂放200多處,消除黑臭水體70余處,整改提升公廁管護,清拆亂搭亂建等多處,村里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和提升。”盧梓倫說,同時村“兩委”還帶動群眾一起美化農房、雞舍等,結合下埔文化特色,采取農房彩繪等方式,持續推進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大提升。
“村里環境美了,來這里游玩的人日益增多,前兩年,我在家開起了農家樂。”村民盧文鋒高興地說,原本他一直在外務工,現在村里的發展越來越好,為自己提供了創業的機遇,“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店里生意都很好,不少外地游客都通過電話訂餐。”
聚焦特色產業,探尋振興新路
下埔村位于多祝鎮中部,鄰近西枝江,距離圩鎮2公里,戶籍人口有350戶1500余人,村民收入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但大部分村民選擇外出經商和務工,常住人口占比不到20%。
盧梓倫接過擔子時,正值村里成功脫貧,面臨艱巨的振興發展任務,他感到肩上的責任沉甸甸的,決心要為鄉親們尋找致富新路子。
“要拓寬村民增收致富渠道,離不開產業振興發展。”盧梓倫結合下埔村資源稟賦,積極爭取鄉賢支持,通過項目引進、土地流轉等方式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
下埔村有傳統種植業優勢,柑橘、火龍果、木瓜、百香果、香水檸檬等特色瓜果種植具有一定規模,目前火龍果種植面積約800畝,柑橘種植面積約620畝。近年來,通過各方努力,村里形成了“山海英雄柑”“下埔火龍果”農產品金字招牌,“山海英雄柑”還入選了2022年“粵字號”農業品牌。
同時,盧梓倫與村“兩委”干部齊心協力,做好服務工作,依托村內現有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培育打造綠之夢生態園、鄉村小院民宿等農旅項目,助推產業興旺發展。
“去年,我們村入選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首批典型村,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盧梓倫說,這也讓他對村里產業發展更加充滿信心。
按照盧梓倫的思路,接下來下埔村將聚焦特色產業,繼續發展特色水果種植的同時,進一步加強農旅項目培育優化,“我們打算盤活村民閑置房屋,發揮下埔生態資源優勢,利用好周邊傳統村落旅游市場,發展旅居產業,不斷探尋新的發展路子。”
惠州日報記者歐陽成 香金群 通訊員惠市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