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潭灰水粽起源于140多年前。惠州日報記者蔡偉健 特約通訊員葉衍達 通訊員廖翠媚 攝
惠州日報訊 (記者蔡偉健 特約通訊員葉衍達 通訊員廖翠媚)為進一步促進惠東縣特色產業經濟發展,推動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轉化為商標品牌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提升惠東特色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日前,惠東縣市場監管局聯合高潭鎮開展高潭灰水粽、高潭明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申報推進工作座談會。
座談會上,惠東縣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促進股負責人就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申報意義、申報要求、申報流程等相關事項進行了詳細介紹。與會人員就申報“高潭灰水粽”“高潭明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進行了交流發言。高潭鎮主要負責人表示,“高潭灰水粽”“高潭明姜”是高潭鎮的特色產品,歷史記載悠久,承載著當地人民的文化記憶和鄉愁。該鎮將齊心協力、各司其職,與該縣市場監管局等有關部門共同推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申報工作,大力打造地方區域品牌,促進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接下來,縣市場監管局將繼續深入開展地理標志調研工作,全面掌握惠東縣地理標志資源情況,充分發揮地理標志產品對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著力打造區域公共品牌,助推特色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據介紹,高潭灰水粽起源于140多年前,當年,高潭黃坑寨的方慶公以行走販賣貨物為生,在這過程中,他從福建漳州帶回了灰水粽的做法:清明節前,砍下了一種叫做“布荊”的植物晾干,待到端午節前,將“布荊”燒成灰,把水煮開后淋到灰里沉淀,過濾后把灰水倒進洗好的糯米浸泡四五個小時,然后將包好的粽子用柴火煮13個小時以上起鍋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