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東縣白花鎮水口村成片的板栗番薯迎來了豐收。以前,番薯是當地農戶種植的普通農作物。如今,小小的番薯在這里種出了“大”產業。近年來,該村作為省“百千萬工程”擬培育典型村,著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產業,將板栗番薯種植產業作為“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聚力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農業發展、農民增收。
依托自然資源優勢 重點打造番薯產業
水口村地處白花鎮西北部,位于西枝江畔。西枝江與白花河在這里交匯,常年的河水沖刷甚至漫浸,使得當地的土質疏松肥沃,形成良好的沙質土壤。這里生長的番薯品質高,口感好。因此,水口村依托獨特優良的土壤等自然資源優勢,將“番薯產業”作為重點特色產業打造。為此,該村成立農業合作社,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動員村民廣泛種植。番薯種植面積從原來的幾十畝擴大到400畝以上。番薯每畝產量達2500斤,在本地和深圳、東莞、廣州等地都暢銷,年產值達300多萬元。
水口村板栗番薯迎來豐收。
目前,該村農業合作社股東有20多戶。2023年,水口村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34.16萬元。同時,為了更好地打造番薯產業,該村還加大資金投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修建高標準農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去年,投入20多萬元修繕高標準農田設施,修建水利設施。今年還將繼續投入30多萬元,進一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
塑造產業品牌 科技賦能加速產業發展
為了增強村里番薯的競爭力,形成產業優勢,水口村聯合高埠等周邊村,連片打造板栗番薯生產基地。同時,成功申請廣東省“一村一品”特色農產品項目,獲評“惠東縣優秀特色產品”“惠東縣十佳特色手禮”。在產品銷售和品牌打造方面,水口村加強與市縣等媒體合作,積極進行品牌推廣和市場營銷,大大提高產品知名度,拓寬了農產品線上銷售渠道,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該村對產業進行科技賦能。今年以來,該村積極與惠州學院、惠州工程職業學院合作,利用科技特派員等技術力量,積極探索引進先進技術,優化番薯種植結構,不斷提高種植畝產量、農產品質量,擴大種植規模。這一系列動作為水口村未來番薯產業規模化生產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為生產標準化和產業化奠定了基礎。接下來,水口村將把打造“小番薯,大產業”作為典型村培育的重要發展方向,加快促進農業產業發展、農民增收。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蔡偉健 通訊員郭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