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昨天是第26個“世界海龜日”
200只自然孵化海龜在惠東集中放流
今年5月23日是第26個“世界海龜日”。當天上午,200只自然孵化的海龜在我國大陸架沿岸唯一的海龜產卵場——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回歸大海。
海龜放流現場。
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累計放流海龜超65萬只
放流現場,一只只神態呆萌的海龜,一到沙灘便奮力劃動四肢,朝著大海爬行。據介紹,此次放流的海龜共200只,均為保護區自然孵化,其中100只經過8個月的野化訓練。來自當地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環保熱心人士、學生、志愿者等約20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不少人在現場為海龜加油鼓勁。
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我國唯一的國家級海龜自然保護區,近年來,通過“四共”保護理念和“生態促旅游,旅游促保護,保護促生態”模式,在海龜保護上多方“共建”,與多國、多單位學術“共研”,攻克人工繁殖技術。目前,保護區累計保護野生海龜產卵84253個,救治受傷野生海龜1106只,放流海龜超65萬只。
去年保護區新生海龜首次突破2000只
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大陸18000公里海岸線、全球最靠北端、亞洲大陸架唯一的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5年6月經廣東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成立;1986年12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晉升為省級保護區;1992年10月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1月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是我國82處國際重要濕地之一。
據介紹,世界上現存海龜共7種,在中國海域棲息的有綠海龜、玳瑁、蠵龜、太平洋麗龜和棱皮龜5種,種群數量以綠海龜最多,其余4種比較稀少。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附近海域以其獨特的環境和豐富的生物餌料,成為綠海龜、棱皮龜、太平洋麗龜、玳瑁、蠵龜等五種海龜的棲息與覓食地,也是海龜產卵繁殖的天然場所。
2017年,保護區攻克海龜人工繁殖技術,項目成果填補了我國在綠海龜全人工繁殖技術上的空白,相關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9年完成科技成果《綠海龜Chelonia mydas全人工繁育與保護技術》的評價鑒定,并在2019年首屆廣東省動物科學技術獎評選活動中斬獲特等獎;2020年,通過專家評定,科研成果“綠海龜全人工繁殖技術成果”榮獲“南粵林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2023年產卵季節,除了人工繁育海龜繼續突破1500只,保護區還迎來了野生海龜上岸產卵4窩,孵出稚龜300多只,實現人工繁育與野外海龜產卵雙豐收。2024年產卵季,保護區成功孵化2058只新生海龜,新生海龜數量第一次突破2000只大關。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賴金朗 通訊員俞國中 林文雅